第四十二集 跨越世纪

第四十二集 跨越世纪

核心提示: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喜来登酒店萨尔瓦会议大厅,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主席、卡塔尔财政、经济和贸易大臣卡迈勒手中击槌轻落,在没有任何反对意见的情况下,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这标志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结束,宣告了一个历史性时刻的诞生。在1986年7月10日,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大使钱嘉东,正式提出恢复我国在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自此开始,中国的复关(入世)之路在15年中经历了艰难坎坷。

【短片】

老百姓预言从彩电空调到电信网络价格会大幅跳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厂家们摩拳擦掌,恨不得把物美价廉的中国货,卖到世贸成员国家的每一个角落;而银行家和电信服务商们则忧心忡忡,害怕国外资本家抢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机遇;更有人做出预言,中国几亿农民兄弟有多少会“下岗”。还有人定论,受益最多的将会是中国有相对优势的加工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受损害最多的将会是农业和民族制造业,而消费者将获得好处。

【主持人】

这些不同的观点,发生在新世纪之初,是全国不同群体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各行各业、相关产业可能发生的变化的预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有弊,但总的来看,是利大于弊,这是经过实践证明的。那么,我国是何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其中的过程如何?在新世纪,我国的经济社会又会如何发展呢?

(推出片名——第四十二集《跨越世纪》)

【短片】

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喜来登酒店萨尔瓦会议大厅,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主席、卡塔尔财政、经济和贸易大臣卡迈勒手中击槌轻落,在没有任何反对意见的情况下,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这标志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结束,宣告了一个历史性时刻的诞生。

在1986年7月10日,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大使钱嘉东,正式提出恢复我国在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自此开始,中国的复关(入世)之路在15年中经历了艰难坎坷。

【主持人】

江泽民就中国“入世”的时机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他曾说过:“要把握好时机,什么时候加入最适宜,也要好好考虑。”他指出,1999年4月朱镕基访美未能达成协议的原因,“是因为火候没有到,美国还想继续压我们”。那么,何时才是最好的时机呢?江泽民认为1999年底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关节点。

【短片】

经过双方多次谈判磋商,1999年11月15日,时任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时任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分别代表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标志着中美就中国“入世”的双边谈判正式结束,它是中国迈向世贸组织至关重要的一步。

《人民日报》在2001年11月11日发表了一篇社论,指出:“我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在2001年11月2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江泽民宣布:“我国已履行完加入世贸组织的所有法律程序,将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契机,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正式生效,中国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这对中国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天。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扩大了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

【主持人】

中国入世的漫漫征程,交锋在谈判桌上,而真正的较量是在经济上。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前两步已经于1995年提前实现,意味着我们从总体上进入了邓小平所说的“小康社会”。那么,“第三步”该怎么走?

这一问题显然要由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回答。江泽民最早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2000年6月,但开始酝酿这一思想则可以追溯到1996年左右。

【短片】

1996年10月10日,在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上,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之后他又强调,“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形态,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小康”的概念事实上已经初具雏形,江泽民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清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发展的目标。

1997年5月,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的记者陈梦兰在采访江泽民时问道:“您早晨醒来后,心里想到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江泽民回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习惯。我通常很晚才睡,在我的心目中,就内政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确保12亿中国人民的温饱。怎样才能改善他们的生活呢?我总是想,怎样才能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一直以来,这都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

1997年,中共十五大胜利召开,这次大会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新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主持人】

明确提出“翻一番”指标,提出新“三步走”的战略安排,事实上构建起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但是经济指标上已经达到原定小康标准的部分地方政府,已经按捺不住快速发展的念头,十五大刚一闭幕,各地的报纸上已经纷纷出现了“建设宽裕性小康市(县)”的报道。

 

【短片】

2000年6月9日,在中央党校参加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时,江泽民提出“我们要在胜利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继续向现代化目标迈进。”

这是迄今为止,在公开出版的党的文献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表述。

2000年10月9日,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183名中央委员和144名候补委员聚集在一起,讨论新世纪中国发展之路。会议最终做出的结论是:“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时隔两年,党中央决定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体化。2002年1月14日,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报告起草组会议上说,“以本世纪头20年为期,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我认真考虑了大家的意见,认为基本是可行的。”

在十六大上,江泽民宣布,“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他同时指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当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10万亿元,人均国民收入首次突破1000美元。事实上,像深圳、苏州这样的城市,在这一年的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超过4000美元。

【专家访谈】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展现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这个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它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小康社会思想,创新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理论。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