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谁解环保部的尴尬?

河南:谁解环保部的尴尬?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说,我们的环保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许多职能出现交叉重叠。“水里和陆地的不是一个部门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是一个部门管。”“我听说世界上有四大尴尬部门,中国的环保部就是其中之一。”(7月9日 新华社)

环保部长周生贤提到的环保部是世界上四大尴尬部门之一,确实符合当前中国环保部门左右不逢源的一个现实。为什么环保部反到成为四大尴尬部门之一,应该值得我们去反思。

一来,体制上的重复设置,职责重叠,让环保部“九龙治水”成为一种积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炭,同样是工业排放出的废气,却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对于企业而言,倘若热心于环保,有意推进低炭循环经济,却要自己首先搞明白哪个部门可以管一氧化炭的事务,哪个部门来管二氧化炭的事务,在此前提下,才能办好节能减排的环保事宜。如此下来,再有热情的企业,估计也没有太多的热情去追求他的“环保事业”了。水上和陆地的环境保护,本来环境具有不可分割性,危害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而在部门设置上,却生生地将水上和陆地环保分割成不同部门进行管理。有句话叫“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一个部门一个令,又何况是跨部门呢。即便去除了有形有色的门,那堵“玻璃门”更是造成环保部尴尬的原因。

二来,环保部更像是一个低收入家庭的老小。中国传统的多子家庭有种怕老小情节。可在环保部这一事上,环保部更像是一个低收入家庭中一种常被忽视的老小。制定政策时,首先需要考虑要经济发展,把家底夯实夯实再夯实,一切都围绕着经济发展这个“大哥”转,在经济不甚发展的时候,环保就成了某些人的负担。正是在仰仗着大哥供养的体制当中,环保部只能看着别人的鼻息行事。这一点,在地方,特别是市县一级最为明显。地方要增收,没有大型企业,没有高端企业,只能一时先招来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贡献些GDP,只要地方发展了,哪怕是虚假繁荣,也会给当地主政者带去一顶更高级别的官帽。在这种情况下,地方主政者谁又会让其组成部门的环保部门“越权”阻止其发展呢?识时务的环保局长们,也等着分一杯羹呢,谁又会找不自在抓一下环保呢?在这一点上,无论是“红豆局长”还是往地下通过高压泵排污水的环保部长,都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且非常现实的一课。

三来,环保部门的不自觉性,也造成了不大不小的尴尬。当前,深入推进环保工作,已经从上到上形成共识,但形成共识和落实共识仍然是“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问题。由于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职权不明等等原因,常常有些环保工作职责到底能不能行使、怎样行使,已经成为环保部门摆脱“不尴尬”的一大障碍。面对此种障碍,一些环保部门,不是主动担当去行使本应尽的责任,美其名曰是依法行事,说句实话就是不作为。倘若环保部门能够本着履行环保职责的原则,依职申请明确职责,尽速对不明了、不规范事项请求明了规范,那样,职责就会得到厘清,环保“待权而动”的尴尬局面方就能够及时化解。

最后,环保部孤军奋战局面仍然突出。虽然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正在不断增强,但如何开展环境保护、通过哪些渠道维护环境权益,仍然是一个不够完善的被动局面。当前,在环境公益诉讼上,正在修改的环保法,仍然只将公益诉讼权授予给中华环保联合会,对其他主体未予追加。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倒退。因为,中华环保联合会,其一会员就是贡献大量会费的各大企业,其中不乏污染大户。期待中华环保联合会去做环保公益诉讼,无异于与虎谋皮。只有让更多的公益组织、相关公民能够有序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才是正道。这一点,从各地对PX项目的不断参与中正在得到印证。即环保部需要“一个篱笆三个桩”的有力支撑,才能形成“众人划桨开大船”的生动局面。

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拒绝“癌症村”、黑苹果等污染恶果,就必须狠下决心,从真正贯彻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出发,加快整个发展思维和理念的转变与落实。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的不仅是一个光鲜的口号,更需要的是一种主动担当,环保部门走出尴尬局面,需要自力更生,也需要体系的自我完善,需要社会各界的有序参与,唯有如此,环保部才能走出尴尬局面,变“独善其身”为共善其身。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