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没有数据诚信 就没有环保公信

湖北:没有数据诚信 就没有环保公信

摘要:此外,国家核定某些污染指标突出的大中型企业为“国控污染源”,一改环保部门预先通知定期上门的监测惯例,统一安装“自动监控系统”,获取污染物排放即时数据。先通知、后监测,是环保部门自欺欺人的做法,污染企业稍作准备便可蒙混过关。

环境保护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官方授权统计国内网络舆情的《中国青年报》年初舆情监测显示:环境治理一度超过反腐倡廉,成为第一民意热点。近日,湖北省环保厅对全省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展开专项检查,严打数据造假,同时监察环保部门执法人员履职乱象。(《中国环境报》报道)

环境监测数据是政府环境管理的科学依据,是公众除直观感受之外,对环境状况理性认知的最客观依据,其真伪关乎国计民生和政府公信。而长期以来,其中水分耐人寻味。2013年至今,仅在山东省就查处了干扰自动监控设施、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企业22家。到了地方相关部门,为了显示污染治理成绩、为了政绩等,同样也存在对大气监测数据造假的情况。许多地方的通病是自行监测、标准混乱、选择性发布或“修正”发布,均涉嫌信息失真或数据造假。如果空气都让人感到呼吸困难了,监测还只是“轻度污染”,如何能让老百姓信服?

国家为除此弊端,按国际接轨规范,采用通行标准,在所有大中城市设立国控空气监测点位。数据自动传输,环保部即时发布,地方无权也无法改动。市民获得久违的空气质量真实知情权,感官体验与污染指数才渐趋统一。

此外,国家核定某些污染指标突出的大中型企业为“国控污染源”,一改环保部门预先通知定期上门的监测惯例,统一安装“自动监控系统”,获取污染物排放即时数据。先通知、后监测,是环保部门自欺欺人的做法,污染企业稍作准备便可蒙混过关。更有甚者,有些污染企业后台硬手段高,表面文章都懒得做,治污设施荒废不用、监控系统借故停摆,只要领导给环保局打招呼,或直接买通执法人员就行。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反而高。

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主题。及时铲除环保法外的“潜规则”、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有效,对于重建社会环保诚信、重树政府环保公信、如期完成中央下达我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