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沧桑》观后感:精彩的背后是信仰(2)

《正道沧桑》观后感:精彩的背后是信仰(2)

摘要:精品重要,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靠的是精彩。精彩的背后是信仰,没有信仰就难有精彩。《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所进行的是有价值、有意义、有担当、有责任、有使命、有远见、有情怀的生动实践和积极作为。

——精彩在耐咀嚼、耐品味的启迪。通过一个个事例,一组组镜头,一幕幕场景,配以直叩心灵的评说画龙点睛,在不同的教育启迪形式之中,既通过各种要素的互补而实现了它的总体性,又独特地渗透了教化、认知等功能并表征了政治、环境、文化等指向,也杂糅了时代、哲学、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综合元素,实现了事实力量与逻辑力量的交融,思想力量与情感力量的碰撞,理论魅力与实践威力的辉映,为解决精神世界问题提供亲近的理论和方法,使人们在咀嚼回味中,心灵受到震撼,灵魂得到洗涤,思想得以升华,进而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预期目的。

“精彩”二字不容易,精彩的背后是精神。

应该讲,精神产品的生产有着很强烈的个性。有出息的理论家、思想家、艺术家总要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精彩。但是,精彩也是有客观标准的。各类精神产品也都无一例外皆可以出彩,无论其形式、题材、表现和论述手法有多大的差别,无论其着笔于宏大还是精深、严肃还是诙谐、沉静还是跃动、抒情还是哲理,都不会因此而影响它们的精彩。关键是精神产品的创作者和生产者是否具有那么一种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贯穿于创作和研究的始终。只要有这种精神,就能鼓舞和推动人们创造出精彩。

精彩信仰以为支撑。“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美国.惠特曼)引申在这里,没有坚定的信仰,决不会打造不出精彩。在这部电视片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出,创作者都怀着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无限热爱,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打造精品力作的艺术激情,精心选取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从不同的艺术角度生动再现了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真实面貌。这里,既有重大历史时期的研究,也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描绘;既有对重要历史事件、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真实刻画,也有普通社会生活中人民群众喜怒哀乐的精彩展示。无论是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高歌猛进,还是真实表现社会主义探索和实践的峥嵘岁月,都不是表面地简单地记录和描摹,而是紧紧扣住“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强盛之路,人民幸福之路”这一条红线,认真提炼素材,深入开掘主题,悉心展现人物,在创作中放飞想象的翅膀,拓展审美的空间,把握时代的脉动,反映人民的意愿,以优异的创作实绩奏响了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所有这一切,都源自于创作者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新颖独特的守望艺术,正是凭靠这种对表现对象的激情灌注,才使创作具有感人至深的魂魄和艺术张力。

精彩以认真为底色。邓小平同志说过:“对人民负责的文艺工作者,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这是创造精彩的至理名言。没有认真的态度,成就不了精彩。但精彩不是关着门能造出来的,不是几个人能侃出来的。精神产品生产的发展和繁荣,最深刻的根源在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之中。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滋养和推动着一切精神产品的生产。对人民负责,这是精神产品生产者的天职,放弃了这个天职,精神产品的生产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大多传诸后世、历久弥新的文化精品,都是思想艺术家呕心沥血、千锤百炼的心血结晶。尽管有些精彩的作品确是灵感爆发、一挥而就的产物,但这毕竟是少数。即使是这种表面形式上激情之作,也多是长期积累、萦绕于怀、偶尔得之的某种特殊状态。纵观这部电视片,不论是一人一事的叙事还是大场景的高度概括,不论是主持人引领还是权威专家评说,都经过了从选题、论证、初创、征求意见到反复修改定稿的过程,从中人们可以真正领略什么是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对艺术孜孜不倦的执著追求,才使受众减少了诸多的遗憾,多了些许满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