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政府职能:在“减法”中做“加法”

转变政府职能:在“减法”中做“加法”

改革千头万绪,找准突破口方可事半功倍。以政府职能转变释放更多改革红利,是盘活整个棋局的关键所在。

1

作为新一届政府的第一件大事,一系列向政府自身权力“开刀”的改革举措紧锣密鼓地推出,已在100天内取消和下放了165项行政审批事项。

精简机构并非意味着政府的责任削弱了,而是让政府“缩”回过分干预市场的手,“扩”大公共服务职能,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更多地依靠法律、经济、规划等其他手段做好宏观调控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平稳,增速处于合理区间,但面临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面对增速连续两个季度的回落,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动力何在?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来看,从今年上半年明显提速的改革进程来看,共识已经形成,那就是靠改革取得新突破、释放新活力。

改革千头万绪,找准突破口方可事半功倍。以政府职能转变释放更多改革红利,是盘活整个棋局的关键所在。

作为新一届政府的第一件大事,一系列向政府自身权力“开刀”的改革举措紧锣密鼓地推出,为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已在100天内取消和下放了165项行政审批事项。

机构调整做“减法”

职能转变做“加法”

此次方案不但在标题中增加了“职能转变”4字,更是将“职能转变”提升到与“机构改革”同等的地位

机构改革这个敏感的话题在新一届政府履职后引来更为广泛的关注。这种关注,既有对切身利益的考量,更包含着对深化改革的期盼。正如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在行政体制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后出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分解了72项任务,各部门责任明确。铁路、计生委、食监局、广电和新闻出版、海洋、能源等部门开始进行深度整合;铁道部、卫生部等不再保留……一道道“减法题”之后,国家政府部门由27个缩减至2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政府职能减少5项。

细心的人们发现,相比以前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此次方案添了一道分量很重的“加法题”:不但在标题中增加了“职能转变”4字,更是将“职能转变”提升到与“机构改革”同等的地位。

“这次改革突出强调职能转变,抓到了要害。机构改革的目的在于简政放权、明确责权,改变一些部门存在的职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解决一些机构的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等弊端。相比于部门撤并,这样的职能转变更难,也更为重要。如果职能不转,单纯对机构分分合合,效果是有限的,甚至还会陷入‘精简再膨胀’怪圈。”中央财经大学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邹东涛表示。

“政府‘瘦身’后更要会‘健身’。”邹东涛强调,精简机构并非意味着政府的责任削弱了,而是让政府“缩”回过分干预市场的手,“扩”大公共服务职能,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更多地依靠法律、经济、规划等其他手段做好宏观调控。

行政审批做“减法”

社会活力做“加法”

行政审批的取消和下放是对“跑部前进”现象的釜底抽薪,国务院各部门将从全能型走向有限责任型

相比机构改革,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力更为困难。

“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会很痛,甚至会有割腕的感觉。但是,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新一届政府郑重承诺削减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审批,向全社会传递改革的坚定信心。随后,各部门按季度列出工作时间表,简化程序,限时办结。

4月24日,国务院第一批取消71项行政审批事项;5月6日,第二批取消和下放62项行政审批事项;6月19日,第三批取消和下放32项行政审批事项。

3个月的时间内,新一届政府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165项。“放权”的目标实现近三成。

“连续3次调整行政审批项目,不论规模还是速度,过去10年从来没有!”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对此点评道,行政审批的取消和下放,是对“跑部前进”现象的釜底抽薪,国务院各部门将从全能型走向有限责任型,减少微观事务管理,重心转为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这道“减法题”,亦成为激发社会活力的一剂“良药”。

取消“企业投资扩建民用机场项目核准”、下放“电力业务许可”等一系列变革,让市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环境变化和更大的自主空间;石油天然气、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矿产资源等领域敞开胸怀对民营企业开放,让游弋已久的民间资本发现了“新大陆”。

“这是在做‘加法’!”竹立家表示,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从短期看有利于减轻企业生产经营的负担,打破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的“弹簧门”、“玻璃门”,直接惠及市场,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后,有可能出现一些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问题,这属正常现象,不能因噎废食,必须相信市场自身配置资源的力量。”

100多天的改革实践,符合了发展的要求,市场已明显感知政府之变。同时,行政审批权从政府下放到企业、市场和社会,市场和社会的自由度扩大,风险也同时加大了。企业、市场和社会三者如何进行良性互动?“这是政府放权后面临的问题。”竹立家表示,放权后政府的责任并没有减轻,要做的是培育,比如培育行业协会的生存能力。

行政收费做“减法”

释放红利做“加法”

大规模减少行政收费事项,其实就是还利于民,同时遏制地方公共行政的逐利冲动,努力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激发社会活力

今年8月1日,我国将取消和免征3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这是进一步落实政府职能转变、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的又一道“减法题”。

其中,征收多年的“企业年度检验费”作古。这项收费金额并不高只有50元,但通过年检的企业必须交纳这50元的检验费后,登记主管机关才能将加盖年检戳记的企业营业执照发还给企业。许多企业主会因为一时疏忽,被这50元“卡了脖子”。“这是牵涉公共安全事务的项目,实际上不应该由企业或民众来承担,而应该由政府承担。”在市场上,这项金额不高的行政费用饱受诟病。

如果算一笔细账,取消这项费用带来的好处是惊人的。截至2012年底,全国实有企业1366.6万户。按照此数据计算,全国企业每年将会省去6.8亿元左右的企业年检费用。“取消或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对约束政府权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很有意义。”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表示。

事实上,去年12月,我国就曾批量取消3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据相关部门预测,此前取消的一批收费,每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105亿元人民币。

“中央各部委大规模减少行政收费事项,其实就是还利于民,同时遏制地方公共行政的逐利冲动,努力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激发社会活力。这也是公众和企业在改革大潮中获得的‘红利’之一。”燕继荣说。“这样的转变会带来阵痛,会损失财政收入和部门利益,但这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只有这些‘物理变化’累积到产生‘化学变化’,才能带来质的飞跃。”

有媒体报道说,这两次的“撤费”或开启新一轮大规模的税费调整。此举意在释放改革和结构调整的信号,可视为减少政府对经济过度干预的重要一步。正如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的,“要把已经看准、具备条件、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项目抓紧推出,干一件成一件,不断释放改革的制度红利,激发社会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研判大局、果断落子。围绕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措施,凸显出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明确指向,将以一批又一批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