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会议的主题,蒋介石是如何丢掉大陆的?抗战胜利前夕,中共开七大的时候就很明确,要占东北。而国民党六大的时候也很明确,东北必争之地,谁也不能不争。但是这里确实要谈到组织力的问题,1945年8月15号抗战胜利,中共马上派干部进去。9月份的时候,中共要求带100个团的干部进东北。蒋介石是任命熊式辉做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我看他的日记,好像到10月底11月初的时候,还在跟当时一帮人交流,说你看东北这九个省,这几个官到底给谁,还有内部的人事纠纷。因此会发现从组织力上来说,国民党确实是不灵。
开放蒋介石日记的时候,我们都去抄,我抄的是1948到1949年的日记,特别是三大战役这一段,我抄完了以后,真是觉得这个日记中宣部应该捐资出版。你要看完就明白,毛泽东跟蒋介石从性格上去比较,毛绝对做的出神入化,蒋在日记里,比较刻板。三大战役,不管打的多艰苦的时候,11点半就寝,一定是11点半,拖顶多拖到12点,毛可以几天几夜不睡。再比如三大战役之前,9月份济南战役,共军把济南围住了,蒋在日记里说没问题,能守得住,然后主佑中国,相信上帝能够保佑。最后完全快被共军打下来了,国军的飞机去看,说似乎还没占领,老蒋在日记里又说,我昨天做这个梦如何应验了。最后到济南彻底丢了以后,他还是天天感慨主如何,整个战略在军事运作上完全没办法跟共产党这一套体制做比较。
蒋日记里记到,当时他的手下给他看中共延安整风文件,他看完了以后非常认可,觉得中共的这些整风文件,对加强组织纪律性,凝聚这一个政党都非常好。过两天又批了三个字,“没人性”。我们姑且把“没人性”这三个字打上引号,我们就理解为是一个中性词,为什么会没人性?
我举一个例子,兄弟两个,我是共党,他是国民党,他是我大哥,战场上把我抓了。抓了以后又把我放了,他的长官不会说他什么,即使处分他,他是我亲弟弟,我当然要放,他也能理解,这就是国民党。如果我是共产党的弟弟,在战场上把国民党的哥哥给抓了,如果我要是放了,我的下场是什么?肯定是阶级立场不对,对不起,走人吧。或者很有可能会被整肃掉。从这一点上,一个政党组织的凝聚力,我们不用道德评价,中共做的远比国民党强的多。有时间应该好好比较一下,毛跟蒋,蒋怎么丢掉大陆的?毛怎么得到大陆的?毛、蒋两个人性格上的比较非常有意思。
提问1:国民党部队已经占领四平,眼看就已经跨过松花江,打到哈尔滨,当时国民党的部队已经胜利在望,是什么原因促使国民党军队停下来?是马歇尔的原因?还是国民党政府自己内部军事策略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刘维开:四平的问题相对来讲比较复杂一点,因为前一阵子白先勇出了《父亲与民国》这本书,谈到他的父亲,白崇禧当初建议继续打下去,但是因为受到马歇尔停战的要求,所以就没有继续追下去。这个中间有一个问题在于战略跟政略之间如何做选择。如果继续往下打这是一个战略问题,但是如果说做决定的人同时要考虑政略问题:跟美国之间的关系。这是政略跟战略当中所做的选择,是选择以政略来指导战略。
类似这样的事情,比如在抗战时期淞沪战役也有类似的情况。所以关于四平这个问题,他本身很有意思,因为这个事情确实是造成后来东北形成一个转变的关键性因素,中间就出现了政略跟战略选择的问题,看他的思考点在什么地方。白先勇谈他的父亲,他是完全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所以他会一直强调,父亲的遗憾。但是对蒋来讲,他是在战略跟政略当中做一个选择。
马歇尔在这个时候要求停战,另外一方面,他要考虑的一个政略是,如果军队再往北走,这个时候可能涉及苏联的问题。所以在这样一个政治考量下,他要怎么做抉择?蒋的抉择是政略优先。这个军队如果再往前打,加之后勤补给,往里面投的兵力越来越多。当他再往北走的时候,苏联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这是蒋要考虑的。马歇尔的停战令,其实在某种程度还是政治上的考量。
汪朝光:其实我觉得也不完全如此,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我刚才说的历史其实很难假设,我们就做一个假设,我们假设当时国军过了松花江,无非也就是占哈尔滨,林彪照样可以退到牡丹江。你再进到牡丹江,可不可以?可以,林彪退到佳木斯,你占据佳木斯行不行?可以,林彪退到兴凯湖。事实上以国民党当时的兵力数量,你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个假设是可以做的,他其实控制不了东北,因为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当时国民党进去七个军,所以你必须再进去七个军,问题是蒋介石再进去七个军,关内还打不打?去年社科院文学所举行过一次学术讨论会,专门讨论白先勇的著作,当时我跟都在,白先勇先生就持这样的看法,我当时就表示不同意见。白先生这样的看法我可以理解,他确实对他的父亲,因为这是原处于白崇禧的看法,有一些惋惜。但是我觉得即便我们做一个假设,当时国民党过了松花江,林彪的部队也仍然不可能,顶多是被逼到中朝或者中苏边界,不可能完全被消灭,只要他不完全被消灭。最后我们看国共两党发展的脉络来看,我相信国民党投进去的兵越多,可能损耗越大。如果他不进东北,确实从军事战略这个角度来说是一个可行之道。问题就在于,就像刚才刘维开老师说的,不进东北,首先他自己政治上就接受不了。
提问2:杨天石老师曾经研究国民党为什么失去大陆,他认为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得到农民,而国民党失去农民,请问老师怎么看?
章百家:陈毅说过两句话,共产党就是靠吃两碗饭起家的,一碗是打土豪分田地,一碗是抗日。相比之下,今天看起来抗日其实双方都做了,但是分田地搞土改这件事,确实是共产党做了,国民党没做。蒋也不是完全不想做。白修德在最后的时候,很多美国顾问都建议蒋学共产党,分土地。老蒋给白修德的回答,是一个很无奈的回答,他说现在只有地主支持我,我要再把地分了,就没人支持了。
刘维开:蒋介石有没有统治过大陆?实质上统治过中国,也就是说国民党整个统治基础,还是集中在上层。基层这个地方对他来讲是薄弱的,所以他的基层组织不够。所以我们常常讲,国民党有上层而无基层。但是共产党不一样,共产党是从基层起来的,这个跟国民党是不一样的,国民党失败的原因,说失去了农民,更简单的讲军事败了什么都败了,最主要的是检讨军事制度失败、组织失败、战略失败。
王奇生:中共的成功,打土豪分田地,这个是我们长期以来的说法,最近有一点点不一样的看法是,如果我们回到中共早期,陈独秀时期,1927年以前。比如湖南农民运动、广东农民运动,湖北江西农民运动,1927年以前,基本上土地问题还没有提上日程,可是农民几十万、几百万已经发动起来了,这跟土地没关系。湖南运动就是打土豪,没有分田地,田地有那么重要吗?现在来讲,国民党是因为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所以就失败了吗?我们今天得到农民的支持了吗?很难说。所以现在农民不是很重要,但是确实他能运动,运动里面的手段非常多,非常的高明,非常的复杂,但是不一定非得靠武力。
汪朝光: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三大经验法宝是什么?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最重要,毛在整个内战时期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人搞的多多的,把对方的人搞的少少的。当然怎么样能把自己人搞的多多的,让大家都来支持你,这里面确实有学问。我研究内战历史,我觉得统一战线真的最重要,军事斗争当然也不可少。至于说土地革命,我更多的把它理解为土地是为中共革命,给一个合法性的根基,而并不一定当时直接支持了这场革命。我们对这个话题有很多的话可说,今天刘维开教授和嘉宾有很多的意见,在座的诸位读友也罢,同仁也罢,同好也罢,也有很多精彩的意见,我相信这个话题还会有很多,我们去长久的讨论下去,我们也许有更多的机会,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场合来讨论这个问题。谢谢大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