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体验”的心态看待农民工

别用“体验”的心态看待农民工

涂建放弃了某灯具品牌湖南地区营销总监年薪15万的工作,决定去工地当农民工,“这个想法在我脑子里徘徊了差不多两年了。”“生活早已把我磨得没有激情,我希望能通过工地这种苦行僧式的生活找到自我。”(7月25日《潇湘晨报》)

放弃白领的工作,去当农民工,看似不可思议,却也不难理解,一种生活方式活得有些累了,换一种方式生活也是个人的选择。不过,这只是一个带着“体验”心态当农民工的白领,体验的时间也不长,虽然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民工的真正生活,也理解了农民工。可农民工真的不需要那种“体验式”的“观察”,需要的是制度化的关爱。

几个月前,一份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工资单”引发网友热议。首先发现并贴出这张工资单的网友称,在这份建筑工地工人的工资单上,最低的5000元,最高的14000元。“农民工工资单”虽然引来一片“羡慕嫉妒恨”,但真的让你放下现有的工作去当农民工,可能不会,而农民工也不是你想当就能够当的,要有一定的体力,要有坚强的毅力,能够吃苦耐劳。不然,早晚被“扫地出门”。

农民工的辛苦,其实我们不用去“体验”,也是知道的。只要我们没有脱离社会,就应该清楚农民工的工作有多辛苦。可即便如此,我们能对农民工保持足够的尊重吗?据报道,好心车主带一脚,送3位民工返乡,中途却因嫌民工“味儿大”将他们遗留在高速公路上。22日,在武汉汉口打工的蒋某一行3人,遭遇这“尴尬”一幕。虽然是出于“好心”,但好事却没有做到底,仅仅因为嫌农民工“味儿大”就将其“抛弃”在高速公路,对他们的生命安全完全不顾及,这能说是尊重农民工吗?许多市民讨厌农民工,不愿意和他们同坐公交车,害得有农民工坐车要坐在过道上。

诚然,农民工因为自身素质不高,或是干的工作有其特殊性,他们的身上不太干净,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些均不能构成对农民工不尊重的理由。现在有些城市在对农民工称呼上做文章,将农民工称呼为“新市民”,但在实质权益上却没有体现尊重,农民工的孩子“争”不到城市的一张课桌;农民工的孩子在城市里找不到玩的地方等等。而前些日子报道的“临时夫妻”更是撕裂了农民工带着悲怆的生活。

白领去“体验”农民工生活,这些不能说毫无积极性,至少给我们呈现出农民工生活中的“一面”。农民工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他们的权益需要保障,可至今,连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问题也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他们的权益也正处于边缘化,职能部门还没有做到热心为农民工服务。这些问题并不是个体“体验”能够解决的。

农民工最需要的是制度化的尊重,需要的是权益得到保障。农民工的生活也不是“疗伤”的“药”。请不要用“体验”的心态看待农民工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同样需要“尊重”。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