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己的东西”在哪里?毫无疑问在实体经济。一个国家的实体经济水平越高,经济实力就越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越强,这是经济发展的硬道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推动经济进一步从“量大”迈向“质强”,必须守住实体经济这个基石。要通过自主创新,开发核心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把我国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切不可再听别人忽悠,为了眼前的丁点儿利益去搞资本主义“钱生钱”的那套游戏,使经济泡沫进一步加大。否则大而不强,甚至沦为别国附庸,就绝不是危言耸听。
要有“自己的东西”,归根结底还得全面深化改革。对此,习总书记突出强调要处理好五种关系,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处理关系不是坐“跷跷板”,一头起来,另一头就必须压下去,而是一个统筹兼顾、协同推进的过程。就比如现在讲要稳中求进,求稳不是说不进了,没有进想稳都稳不了,但进不是胆子一大,稳字不要,乱搞一气。动辄用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的做法,说白了都是没仔细思考,甚至没打算去思考自己要什么、问题是什么、最后得什么,结果难免会找不对路子,迷失掉自我。
经济问题很复杂,特别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干扰因素都在增多。在不同发展阶段,发展的任务不同,对经济的认知不同,对“自己的东西”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牢牢把发展的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就能够及时调整航向,使中国巨轮在惊涛骇浪中始终稳健前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