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固化 中国面临内外夹击?(3)

全球价值链固化 中国面临内外夹击?(3)

全球价值链时代中国面临国内外挑战

专家认为,全球价值链时代,中国面临来自国内外两方面的新挑战。

国内因素,税收与关税体制不合理,以及中国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

中间品关税的放大效应。专家提醒,在全球价值链中,中间品在多个国家间反复转运,往往会多次穿越一国的边境。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中间品征收的关税是累加的。因此,全球价值链事实上放大了中间品关税的影响。

“就目前来说,我认为中国应该取消所有对中间品的关税。”,王直表示,“如果我们能够对所有进口的中间品取消关税,就能够使中国更早、更好地融入到全球价值链当中去。”

古里亚也对减少关税及其他降低贸易成本的改革持积极态度,“据我们估计,在发达经济体中,实施贸易便利化改革,也就是说减少关税等,还可以减少10%的贸易总成本,在发展中国家中,可以减少16%左右。这将极大地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从而提升该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降低1%的全球贸易成本将增加超过400亿美元的全球收入,尤为重要的是,其中65%收入增长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企业自身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缺乏。有专家指出,企业是一个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与竞争的行为主体,一国的国际贸易分工地位终究是依靠企业得以实现的。虽然中国已有不少大型的跨国公司,但是,总体而言,中国企业的管理能力,研发能力,对于海外投资的决策能力,以及整合各项资源的能力均距离世界一流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认为,“中国如何能够在新一轮产业分工中胜出,关键在于中国自身的企业制度,中国经理人的运行能力和管理操守,能做到这些,市场、资本与技术就都不成问题了。”

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赵忠秀也认为,“中国在全球分工中虽然处于劣势,但即使是全球领先的企业,包括跨国公司,也有融入当地的问题。所以,中国不用过于着急,关键是将价值链研究透,然后一点一点往价值链的上面走,只要有意识,创新能力和整合能力就会慢慢提升上去,能力建设要抓紧,但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国际因素,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技术垄断。

价值链两端的技术垄断。有专家认为,发展中国家不断增长的人力与物质资本积累,为企业进入高端制造业,同时向价值链两端转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在公平竞争的市场上,这种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会推动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清华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鞠建东认为,转型的挑战在于技术垄断广泛存在于价值链两端的生产环节。在这些生产环节上,一些生产者往往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产品之间可替代性很低,使得在这些环节上广泛存在着垄断势力。当新兴企业试图进入这些生产环节时,垄断者就会阻止这些竞争者进入,试图保持自身的垄断利润。鞠建东说,以智能手机为例,尽管三星一直是苹果极为重要的供货商之一,但当三星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机时,苹果就对三星提起了诉讼,而今两家企业之间的诉讼已蔓延至英、澳、韩等国家。

“这种由垄断形成的进入壁垒对中等收入国家结构转型的负面影响巨大:一方面,转型国家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不能再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加工组装的分工角色;另一方面,价值链两端又有着进入壁垒,阻碍转型国家中的企业进入。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结构转型将会放缓,经济发展也会相应停滞。全球价值链两端存在的垄断势力,可能是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一个重要原因。”鞠建东表示。

“我们建议,世界贸易组织及时承担起推动公平竞争的责任,协调全球范围内的反技术垄断合作”,鞠建东希望能够在世界范围内限制价值链两端的垄断势力。他建议说,当某个企业占据世界市场的份额过大时,各国可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合议,限制过于庞大的垄断者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或者对其进行拆分。

与会专家认同鞠建东的看法,他们认为,强调全球合作的意义在于,当一个跨国公司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垄断地位时,它会从全世界攫取垄断利润,损害所有国家的自由竞争,造成福利损失。如果一个公司获得的总的垄断利润大于它对国内市场造成的损害时,企业所在国并没有激励破除这种垄断。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由于每个国家只占有该垄断企业的很小一部分市场,单方面的制裁不仅困难,也不能对企业造成足够的威胁。因此,尽管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出台了反托拉斯法,但对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真正有效地约束必须是全球性的措施。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