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我国消费率的高低?(3)

怎样看我国消费率的高低?(3)

记 者:在开放条件下,由于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拓展引致产销出现分离,这需要在国际市场上重新实现平衡。我国是生产制造业大国,产销关系的国际化必然相应要求投资率高企和消费率走低,这与我国长期经济高速增长和外向型的经济结构是吻合的,也是目前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生产力水平的体现。那么,什么样的消费率符合我国发展实际,衡量判断的标准又是怎样的?

王雪峰:判断标准就是理论消费率,是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下,由经济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资本存量和净出口等因素决定的理想状态下的消费率。我们知道,大家常用的实际消费率是由众多的消费个体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依据实际收入、消费意愿和消费习惯等集体的决策组合决定的消费率。这两个消费率处在同一经济体中,只是决定的机理不同,因此具有可比性,理论消费率可以作为判定实际消费率高低的基准。在理论消费率的基础上,分别加上和减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预期值所得到的区间,就是消费率理论上的合理区间。基于上述思想,我们通过构建理论消费率决定模型,对1992年到2008年的消费率的理论值和合理区间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该期间实际消费率与理论值相比,在1992—1995年偏高,1996—2004年偏低,2005年基本相等,2006—2007年偏高,2008年又稍偏低,是以理论值为基准的上下波动形态,实际消费率均值仅比理论均值高出0.33个百分点,位于合理区间内。

记 者:也就是说长期以来我国消费率基本是在合理区间内波动的,如果依据“消费率偏低”观点盲目刺激消费可能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实际消费率的提升空间已很有限。因此,消费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是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是调控的目标而不是手段。但从长期看,消费率持续下降所带来的风险却不可忽视。因为在经济体系中,消费相对稳定,而投资波动性较强。随着开放条件下消费率不断下降,消费稳定内部经济的能力被弱化;同时,投资率的提高又强化了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增强了经济波动的风险。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的需求大幅减少,直接冲击了我国外向型经济部门,企业开工不足、盈利能力减弱,就业增加和工资增长都受到制约,进而又对我国内需造成不利影响,暴露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脆弱性。

王雪峰:因此,我们既要避免盲目采用刺激手段“拔高”消费,又要积极构建提振消费的长效机制。出台相关调控政策应该从短期、中期和长期出发。短期来看,主要政策目标是熨平经济波动,而且国民消费意愿和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应该以实际消费支出能力为基准,努力使理论值接近实际值。在消费偏低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调低经济增速目标,以分配更多的资源用于消费。从中期来看,可以理论消费率为基准,根据实际消费率偏离的方向和程度制定相应政策。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要着眼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单位劳动和资本的产出能力,提升整体生产技术水平,切实提升有效供给能力。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