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是贵州西大门,属中国凉都·六盘水市,国土面积4056平方公里,人口118万,境内聚居着汉、彝、苗、白、回等27个民族,辖37个乡镇,450个行政村,18个社区,31个居委会,共有党委51个(其中,乡镇党委37个,机关党委14个),党总支27个,党支部1082个,党员25942名,其中农民党员13854名。
一、背景与起因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盘县是贵州人口大县,农民党员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广大农村党员的努力。但是,在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同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广大农村党员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调整农业结构、土地流转、支持园区(项目)等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还不够适应。为培养一支具体坚强战斗力的农村党员队伍,盘县县委高度重视,提出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加强领导,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全方位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做法与经过
(一)建立“三个机制”,在长效管理上抓落实
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协调培训计划,解决突出问题,做到统筹规划、上下联动、综合管理。建立党员教育培训联系会议制度,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党委负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联系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研究解决党员教育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健全党员教育培训管理责任制。县委组织部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通过深入基层督查指导,及时掌握了解党员教育情况,督促基层认真落实党组织生活、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断拓宽教育培训渠道,切实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避免时紧时松现象。
(二)采取“四个结合”,在激发动力上出实招
采取“洋专家”授课与“土专家”讲授相结合,增强党员创业带富技能。先让党员集中听县农业局的农技和畜牧专家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到我县党员教育短期基地,听取农村种养殖致富能手讲解实际操作知识,并亲自动手实践,把理论转化成实践,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同时,为推广经验,还专门邀请在全县村级经济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村党支部书记为大家讲授经验,交流本村的致富经,讲述发展历程和遇到的问题,探讨新的发展目标及方向,这种方式,极大的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也为一些发展较缓慢的村指引了方向。
采取传统培训与远程教育相结合,扩大培训覆盖面。在搞好办班培训、现场参观、研讨交流等传统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村干部教育培训的新途径,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延伸电教网络,加强电化教育培训,在农村、在家中继续巩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的优势,在远程教育站点开设中心课堂和小型直播室,通过借助有线电视平台将远程教育接入农户家中,努力打造村级党员干部和群众教育培训的“新课堂”。以网络生动、直观、便捷的特点,运用专家讲座、视频互动、在线答疑、播放“乡土”教材、观看农业科级示范片等形式,“面对面”开展政策理论、农业科技等知识的教学辅导。共刻录各种教学光盘80000多张,免费发放给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最大限度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我县羊场乡上午村自2004年12月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以来,按照有一台电视机、一台电脑、一条有线电视信号线和一条互联网信号线的“四个一”要求,在全面完成全村远程教育点建设的基础上,借助有线电视平台,将远程教育接入农户家中,实现了远程教育网络对全村的覆盖,使基层党员群众能够足不出户就收得到、看得上远教节目。群众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创业带富能力和法制意识都得到进一步提升。洒基镇常箐村通过开展远程教育,2009年-2011年发展养殖大户3家,规划种植中华冬桃200亩、新疆薄皮核桃397.6亩,有力地助推了全村的经济发展。
采取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提升整体素质。扎实抓好农村党员短期教育培训。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105万元),加大淤泥乡岩博村、西冲镇小河村、坪地乡箐口村三个市级党员短期教育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共开展培训23期,培训农村致富党员13000余人次。在搞好短期培训,解决当前急难问题的同时,根据农村工作的实际需要,依托县委党校、县农广校等学历班或采取与高校联合办班、委托办班、自学考试等形式,强化村干部党员的整体素质提升,重点抓好45岁以下现任村级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大专及以上层次的学历教育。
采取县内培训与县外参现培训相结合,着力取得实效。着眼于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切实抓好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对新任的党组织书记及时进行任职培训。2009年以来,共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每年在县内举办一次千名村官大培训。结合实际,分期分批组织农村党员到县外参观学习和培训。2010年、2011年共组织173名村级党组织负责人赴江苏省华西村学习培训(此期培训作为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短期教育实践培训华西基地第四期培训班)。2011年 12月17日至20日,组织84人参加全省信息应用与乡土人才培训。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村干部干事创业、服务发展的能力。
(三)实施“三大工程”,在谋求实效上求突破
实施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工程。着眼于培养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切实抓好大学生“村官”党员的培训。采取在县级集中培训的方式,组织大学生“村官”党员集中培训。帮助“大学生村官”熟悉农村工作,对到村任职大学生进行了岗前培训,并对2008年以来的153名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及“一村一名大学生”进行系统培训,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素养和农业科学知识。
实施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工程。着眼于提高农民党员创业带富的本领,切实加强党员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2011年分三期组织全县300名村级党组织书记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参加了全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并全部取得结业证书,努力使他们掌握1门以上技术技能;组织30名农村党员参加了全市农村党员创业示范班培训;投入农民党员教育培训经费140万元左右,由各乡镇党委结合实际,采取外出参观等形式组织开展本乡镇的农民党员教育培训,有效提升了全县农民党员的素质和创业本领。
实施多部门协调配合培训工程。为继续贯彻落实好“十二五”目标任务,提高广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素质,县纪委组织开展“强化村官教育,助推环境建设”培训。采用生动、直观的PPT形式,对3个乡镇450余名村干部进行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矛盾纠纷调处等内容的专题培训,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全县农村基层干部的履职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联合县财政局和县农业局组成培训工作组,分别在松河乡、大山镇和火铺镇对盘南片区、盘北片区和盘中片区乡镇人村(居)委员会主任共139人进行了以《村级集体组织“三资”管理实施细则》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分别在柏果镇、水塘镇等12个乡镇,举办“实用技术”、“二传手”等各类培训24期,培训妇女党员2780人。举办阳光工程培训班52期4130人,开展“雨露计划”培训7249人,结合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农民党员的普训工作。目前已培训20.1万人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