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文化强国三大战略构想(6)

3. 精神家园是基础

下面说第三个问题,精神家园是基础,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前面讲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觉得精神家园这个词用的特别好,这就是我们的安身立命、精神寄托,是我们的精神家园。那么,精神家园我觉得包括三个要点:

第一是文化认同,就是我们在总体上要认同这个文化,当然这个文化要与时俱进,要发展创新,这没有问题。

第二是文化包容,我们现在讲这个文化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不仅包括大陆,也包括了港澳台,还包括了所有的海外华人,只要它认同我们的中华文化,它就是我们精神家园的一员。

第三是文化传承。三个要点,一是文化认同、二是文化包容、三是文化传承,文化传承在现在它是一个当务之急,就是要来进行文化传承。好,那怎么建设这个精神家园,我觉得关键是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前几天教育部还专门开了一个会,就是讨论文化传承、创新,这是大局的一个重要功能,那我的理解是文化建设贵在积累、重在创新,传承是基础是前提,创新是方向是生命,就是文化建设首先要讲传承,但是仅仅讲传承还不够,还要讲创新,要想传承要在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中来建设文化强国。

我们先来看传承,为什么说传承特别重要?五四以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百年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我把它概括为这么三个词,第一词叫做“看不起”。进入五四的时候大家知道打倒孔家店,所有的东西扔到矛厕里去。

到了文革的时候对传统文化是“看不到”,为什么看不到呢?因为那个时候把传统文化当做封建主义,西方文化叫做资本主义,前苏联东欧文化叫做修正主义,打倒帝修反,批判封资修,所以那个时候看不到,所以在文革的时候,我们有一个运动叫批林批孔,现在在北大的同学九零后的大学生讲课,讲到这个的时候大家都是一脸的诧异,他就老想问为什么把林彪和孔子放在一起有一个批林批孔运动呢?要跟九零后的大学生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实在是太难了,但是我们文革的时候1973年、1974年确实有一个批林批孔运动,大家知道我们历史上对孔子,历来有两派,一种是尊孔的,尊孔的对孔子的地位是自身贤士万事师表,大到去看孔府、孔庙、孔林,还有一句话叫做“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没有孔子我们还在黑暗里,天还没亮,还有一句话,叫做“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太厉害了,半部就可以治天下,当然也有批孔的,说孔子是不代表先进文化,惶惶不可终日,如丧家之犬,所以文革的时候我们不叫孔子,孔丘、孔老二,所以五四是打倒孔家店,批林批孔是打倒孔老二。

我还想说一点,就是文革的时候我们有八个样板戏,八个样板戏里面8个人8个戏,其中有一个芭蕾舞叫做《白毛女》。《白毛女》不是文革的时候才有的,延安就有了,我们都知道延安《夫妻十四》、《小二黑结婚》,那时候就有了,那时候是歌剧,到了文革的时候是芭蕾舞剧,拍成了电影,那么按照当时的语境《白毛女》里面是两个主要的坏蛋,一个是黄世仁,一个是他的狗腿子穆仁志,大家看这两个人的名字怎么起的?一个叫做黄世仁,一个人叫穆仁志,我刚才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要义如果用五个字表述的话,那就是“人、义、理、志、性”黄世仁的仁,穆仁志的志就是选自于这五个字中,那就不用我再说了,文革的时候我们对传统是一个什么选项是一个什么态度就很清楚了。好,这是五四时候是看不起,文革的时候看不到。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是看不懂,看不懂肯定比看不起、看不到更危险,因为前面讲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精神家园,看不懂这个血脉就中断了,这个精神家园就没有了,文化传承就消失了,就变成了博物馆里的东西了,所以这个是最可怕的。

我现在,有一个学生正在台湾,他走之前我就问他你注意安全,注意这个注意那个,他待半年,他说老师这些东西我都不担心,我说你有什么担心的?他说我有一点担心,我怕到台湾的时候和台湾的学生讲国学的时候我讲不过他,丢人,为什么?大家知道,我们的学生里面,因为我们这个小学、中学、大学国学课不像台湾开的那么系统,台湾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开了好多国学课,台湾的那些学生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弟子规》脱口就出来了,而我们的学生往往做不到,所以他们到台湾的时候跟他们讲专业,讲英语、讲国际国内经济文化头头是道,侃侃而谈,但是他们特别怕讲国学的时候漏出的一些问题,都是炎黄子孙讲不过去,觉得很没有面子,所以他是特别担心。那怎么办呢?他只好临时抱佛脚,临时拼命看,但是他告诉我他有一个诀窍,他说老师你放心,我也有一个诀窍,我说什么诀窍?我说我绝不主动讲,我不主动讲什么《孟子》、《孔子》、《道德经》,他们如果提到我马上就把我最熟悉的最知道的全讲出来,讲完以后马上转移话题,我们讨论另外一个问题,我说行行,你就这样吧。所以这样可见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重要,是一个当务之急文化传承。

但是,仅仅讲传承又不够,还要讲创新,我们到了21世纪,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憧憬,如何在激烈的文化进程中生存与发展,核心是文化创新,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这个原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种文化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既使是优秀的文化传统也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要融入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市场精神、法制精神、竞争精神、公平精神等等,只有永远保持创新的精神,才能谱写新时代民族文化的新篇章,赋予它新的内涵与活力。

这也就是我另外一个讲课中提到的,就是我们今天讲文化,当然孔子、儒学、国学是重要的载体、重要的符号、重要的标准、重要的内容,但是我们不能把儒学和软势力划等号,就是这个软势力既包括传统文化,也包括我们今天的新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先进文化,它是传统文化加新文化,这也就是十七届六中全会讲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今天我们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他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如果一讲软实力就是先秦、就是孔子、就是儒家,那恐怕还不够,所以我用了一个词,叫做我们不能当文化问题上的啃老族,就是孔子、儒家是我们丰富的资源,是我们的优势,是我们的底蕴,但是我们还要发展,还要创新,还要往前走,还要有我们今天的新文化,如果没有这个就成了文化问题的啃老族,那是十分遗憾的。要有我们今天新的创造,新的规划,创造出今天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所以文化建设既要讲传承又要讲创新,好这是第二个大问题,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一共讲了三点,核心价值是主导,软势力是关键,精神家园是基础。

责任编辑:平晶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