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动真格重行动,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领导干部才有领导力,广大群众才有执行力。领导干部赢得了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认同,才能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党的群众路线讲的是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根本问题,它是我党安身立命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不仅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和领导观,而且注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尤其需要我们牢记的是,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是“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确保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为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就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与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真正体现和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过去我们只是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当恩人,强调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亲情关系,这在当时既是正确的也是真诚的,是适应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群众要求和具体环境的。但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要让党员干部对群众路线真懂真信,要让人民群众能够自觉行动,就不能仅仅止于这种比喻和这种认识了。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据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各项工作中“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更真诚、更谦卑地把人民群众当主人,把自己当作仆人,才能主动地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此外,领导干部还要把人民群众当老师,把自己当作小学生,才能去认真地学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勇气,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最后,领导干部要把人民群众当英雄,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员,才能去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推动历史前进。
坚持来去自如的群众路线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不仅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领导观和群众观,还要真正理解和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个领导工作和群众工作的根本的方法论。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意见都是从群众中来的。将群众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今天我们要自觉地将这一根本方法运用到领导决策的制定、执行和修正的全过程中去。领导决策制定要倾听群众呼声,顾及群众情绪,代表群众利益。决策执行要靠群众的发动,靠群众去执行;决策的效果还要靠群众去评估,去监督。
决策的制定是从群众中“来”,决策的执行和评估则要到群众中“去”。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看,从群众中“来”就是与群众不同,要比群众付出得多,奋斗得多,要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层,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来”自群众又高于群众就有了真正的领导力。“来”是超越,是卓越。从群众中出“来”是党员,从党员中出“来”是干部。“去”就是与群众相通,就是谦虚谨慎,就是要离人民群众最近。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告诫全党要两个“务必”,务必艰苦奋斗就是“来”,比普通人更艰苦,多奋斗,勇于付出,不怕牺牲,这样才能赢得尊敬,赢得服从。务必谦虚谨慎就是“去”,强调更亲近群众,联系群众,更赢得群众认同。领导力与“来”的程度成正比,与“去”的程度成反比。其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就是从群众中“来”,强调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是为了更好地“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