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软实力 将启动科研改革

俄罗斯为软实力 将启动科研改革

原题:瞄准软实力 俄罗斯将启动科研改革

俄罗斯是世界科技大国,科研机构近3500个,拥有18名诺贝尔奖得主,每百名劳动者中有1.1名科技研发人员,近十年来国家对科学院拨款增长十倍。但是,俄并未将此优势充分转化为软实力。尤其是最近3年,首次将人类送上太空的俄罗斯却发生8次航天事故。7月2日质子—M火箭发射失败,不仅烧掉2亿美元,也让振兴航天事业的希望受挫。科技改革迫在眉睫。6月27日,俄政府发布有关改革俄罗斯科研机构的法案,拉开年近三百岁的俄罗斯科学院的改革大幕。

5月29日,俄罗斯科学院召开全体大会,选举67岁的副院长弗拉基米尔·福尔托夫院士为新任院长。

必须改革

俄罗斯科学院建于1724年,是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中心,目前拥有9个学部,西伯利亚、乌拉尔和远东等3个分院,14个地区性科学中心,共501个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约5.5万,其中院士501人,通讯院士749人;2013年科研经费254.5亿卢布(31卢布合1美元)。此外,俄罗斯还有独立的医学科学院和农业科学院。前者有科研机构52个,院士228人,通讯院士239人;后者有院士148人,通讯院士178人。

俄罗斯科学院虽有辉煌的历史和充裕的经费,近年来却处于低效运行中。

一是科研论文数量少,质量低。俄罗斯科学院学者发表论文的人均数为1.43篇/年,在世界145国仅列第120位;每篇论文的平均引用数,俄罗斯学者为3次(美国学者为13次),排名世界第77位。

二是俄罗斯学者平均年龄不仅高于国外,也高于苏联和此前帝国时期。目前,院士平均74岁,通讯院士平均66岁,博士平均62岁,副博士平均50岁,无学位科研人员平均40.4岁。年迈院士和科研人员充斥科学院,挡住了年轻学者的发展道路,加剧了高精尖人才外流。

三是俄罗斯科学院10.4万职工中,后勤服务人员占一半,世界罕见。

四是科研经费获取方式存在不透明问题。

人们把这些弊病归咎于俄罗斯科学院管理体制的陈旧、管理者的故步自封,认为科学院重大改革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