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悬念与秩序——日本政坛的规则)
第二次当选的安倍晋三是日本历史上第96任首相,如果从“二战”后日本实施新宪法算起,则是67年里的第52任。频繁的首相更迭,似乎一再证明,议会内阁制国家朝着总统化方向变革的潮流,在日本的道路并不顺畅。“日本的首相及其内阁的组成都是派系竞争和相互妥协的产物”,“他只是一个联合的建立者,不可能是强势的政策推动者”。
选举的风向标
日本参议院大选的投票日是7月21日,拉票选战则从7月4日正式开始,根据日本媒体的统计,9名政党党首的拉票行程共计12.7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周。这是日本式选举的传统,选举活动的“扰民”阶段,基本都控制在两周左右。
但东京街头的选举氛围,与事先想象中的热闹却相去甚远。无论是东京都议会选举,还是参议院选举,候选人的海报都只是零星出现在城市的角落里,大同小异的标准格式,包括各自的照片、所属党派和竞选口号。除了日本共产党选用的是红色字体,其他党派大都选用了浅色,安静融入这城市的街头巷尾。安静和沉默,也是从羽田机场降落后,对于日本最深刻的第一印象。除了人群和车辆行走不可避免的动静,公共场合几乎听不到其他的人为嘈杂。总是行色匆匆的人群,压低嗓门的窃窃私语,手机几乎一律静音,打电话更是禁忌。记忆中唯一的例外是涩谷街头忠犬八公铜像小广场,只在那里听到了露天的音乐和喧哗。如何理解这种文化差异?通晓中文的日本翻译用了一种简单明确的描述,“不给人添麻烦”。这是一种公共责任。
这样的文化基因,对选举活动也是一种克制。选战一般从两周前才开始进入“扰民”阶段,主要形式就是宣传车和街头演讲。在东京街头见到的宣传车,和竞选海报一样也是标准格式。白色的面包车,贴上印有候选人名字的横幅和海报,车顶架着喇叭。候选人和他的竞选团队成员坐在车里,通过麦克风和喇叭向街头的民众问好,做简短的自我介绍和竞选拉票,随着车辆的行驶线路不断循环。宣传车的活动,“被限定在早上8点和晚上20点之间”。《山口新闻》的资深政治记者佐佐木正一告诉我们,“每个候选人的团队只能有一辆车,在他的选区之间巡回。严格说,车开的时候才能放喇叭,车停的时候,喇叭也必须停止”。
今年6月上旬到东京的时候,刚巧赶上了东京都议会选举的逐渐升温,253名候选人争夺127个议席,投票日是6月23日。这场选举,是7月底参议院大选之前的最后一次地方选举,也被日本媒体视为参议院选举的“前哨战”。东京都议会的选举结果,将揭晓自民党与其他党派新的议席分配。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在接下来的参议院选举中,这种势力格局将持续下去。
为东京都议会选举拉票的街头演说,从6月14日正式开始,演说日程全部公开,公众可以在网站上查询。政治家们选择的演说地点,一般都在靠近车站的地方。6月14日率先出来发表演说的,是副首相麻生太郎和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麻生太郎的演说只有当天下午15点50分一场,而石破茂则从下午14点40分开始,陆续有三场,在三个不同的车站。他们的积极参与,也证明了作为执政党的自民党对于这场地方选举的重视——自民党已经失去东京都议会第一大党的席位4年了,当然,与之对应的背景是自民党失去执政党地位也持续了4年,刚刚在去年12月重新夺回政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