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什么造成社会的官本文化?(6)

俞可平:什么造成社会的官本文化?(6)

中国历史上有句话叫“君要臣亡,臣不得不亡”。这决不是一句戏言,伴君如伴虎。据白钢先生所著的《中国皇帝》,一些皇帝甚至精神错乱,官员要碰到一个精神错乱的皇帝,喜怒无常,说杀就被杀,个人命运完全控制在皇帝手上。

官僚的根本职能是服务君主,在帝王面前,无论官位多高,都不过是君主的“奴才”和“仆人”。例如,“侍中”是高官的职位,但汉代有位“侍中”,“特听掌御唾壶”,专司皇帝的痰盂。除了“侍中”外,像仆射、中书、尚书等位列宰相的官职,原意都不过是皇帝的奴才而已。

官本主义和专制主义是什么关系?经常会有人讲,中国传统社会是一种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是官本主义的典型特征,在官本主义条件下,以君主为代表的官僚系统垄断了国家的全部政治权力,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最终集中于君主。在整个权力体系中君主是国家主权的掌握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权力超越法律,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

改革开放前我们讲民主与法制,后来改为法治,一字之差,意义非常大。法制的主要含义就是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在传统中国,许多朝代做得到。尤其是一些有作为的皇帝,像朱元璋,严格按照大明律,这是法制,但永远不可能是法治。因为法律之上总有一个皇帝,皇帝是超越法律的。所以,在官本主义条件下,国家政治权力实际上是没有边界的,无所不及,可以在任何时候进入任何领域,从控制物质资源,到控制思想文化,既支配公共领域,也可支配私人领域。

在官本主义条件下,行政权在决策、执行、监督之间有所分工,但立法、司法和行政都集中于君主。在官僚体系内部,从属关系也决定了人身依附关系,不单皇帝和大臣有依附关系,上下级官员之间也有相当严重的人身依附。从下级到上级,一直到皇帝,一层一层依附。官本主义的实质或者说典型特征就是专制。

再说一下官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在典型的资本主义条件下,金钱和资本是衡量一切的价值尺度,它奉行“有钱就有一切”的基本法则。但在官本主义体制下,官位和爵位是衡量一切的价值尺度,奉行“有权就有一切”的基本法则。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有权的官员想要有钱,他可能会有,但不一定有。在官本主义条件下,有权的官员若想要有钱,就肯定就可以有。他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渠道,把权力转换成物质资源。

但是资本主义和官本主义有同构性,都产生一个特权阶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统治者通过经济剥削来实施对被统治者的政治压迫;在官本主义条件下,统治阶级通过政治压迫来实施对被统治者的经济剥削。

官本主义在中国传统社会延续几千年,已经成为中国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官本主义不仅有其长期存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而且也必定有切合国民性的合理因素。但官本主义这种传统体制最终被我们中华民族无情抛弃了,分别成为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官本主义作为一种传统的制度和文化,究竟有什么样的合理性和弊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影响?依然值得深入研究。今天我主要是作为一名政治学者,试图建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来重新分析一下中国历史。不过我始终认为,民主和法治是破解官本主义的惟一途径。

我是一个历史学的门外汉,非常欢迎大家的提问和批评。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