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5月28日,俞可平在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论坛以《官本主义: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学分析》为题发表演讲。俞可平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性支配关系都是建立在权力专有基础上,虽然每个朝代各有变化,但官本主义从来没有改变。官本主义就是一种权力本位主义,在官本主义体制下,只要拥有权力,就意味着拥有社会资源,而“民主和法治是破解官本主义的惟一途径”。
俞可平,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凯风政治发展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是当代中国政治、政治哲学、比较政治、政府创新等,以《民主是个好东西》而广为海内外熟悉。
传统中国的实质是官本主义
同学们晚上好,我今天想讲一讲中国传统,可能同学们会纳闷,俞老师不是一直研究现实吗,怎么讲历史了?其实我非常喜欢历史,喜欢读历史书,喜欢思考历史的问题。当然,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总是割不断的,我对历史深入的反思,还是源于现实问题。今天无论是推动民主,还是推动法治,一定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那么,中国的国情是什么?内容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国情就是历史文化传统。所以,今天我来到中国政法大学的法治论坛讲座,《官本主义引论》这一题目恐怕与我们推进法治建设也是有关系的,因为今天推进法治建设不能离开对历史传统的了解。
大家知道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上的成就大概没有人怀疑,事实上整个30多年的改革开放,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的进步过程,不单是经济成就,也包括政治领域的许多重大进步。比如我们确立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这就是了不起的,把人民民主当做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个目标的确立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另外一方面,有许多现象老百姓不满意,比如说特权腐败,还有官本位。按道理讲,社会越进步,尤其是民主法治越进步,官本位越淡化,但是我看这些年来官本位好像没有淡化,不但没有淡化反而正向社会各个领域蔓延。比如学术领域,是最不应该有官本位的,但评教授要有成果,成果当然是文章,按照正常理解,应当是文章质量,其实不是,我们看刊物等级,国家级、省部级,甚至出现地厅级,学术也开始官本位化。
什么原因造成社会的官本文化?首先肯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讲民主、平等。正是这些现象使我思考传统是什么样的,今天就谈谈我对中国历史的反思和认识。
讲到中国传统社会就涉及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资本主义,一个是封建主义。讲到资本主义大家一定想到马克思,但法国有一个很有名的学者叫做布罗代尔,他说马克思并没有讲过资本主义这个概念,马克思还真几乎没怎么用过资本主义这一概念,但是并不能否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概念进行了最权威的解释。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是指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资本是决定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主要因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