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企业创新精神何来?

欧洲企业创新精神何来?

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城的一间实验室,一名科研人员正把双手伸进玻璃罩子里两只黑色的手型塑料袋,试验用不同材料安装和检测电池的正负两极。据工作人员介绍,塑料袋操作盒子里的仪器可以模拟出无氧无水的环境,以防止多余的化学反应。这座实验室的拥有者叫做优美科,是一家垃圾回收企业,它希望通过新材料排列组合,制造新一代电池,通过能量存储工艺掀起新一轮的技术革新。这家垃圾回收企业正在努力成为当代爱迪生。

像优美科这样手握大把创新专利的行业翘楚,在西欧可谓比比皆是,这是欧债危机触及欧洲社会稳定却没有伤其筋骨的主要原因。为什么欧洲企业迷恋创新?什么样的环境能最大限度地缩短企业获取最新科技的距离?

边界模糊的研发部

鼓励创新似乎成为欧洲新的“宗教信仰”,但让人惊讶的是,在许多欧洲企业,研发部门却是如此的面目模糊。Flanders’DRIVE位于比利时Lommel市,是一家支持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移动产业过渡的研究机构,当笔者问及研发部门到底有多少人时,负责人竟然语塞,他解释这并不是为了保守商业机密,而是企业与布鲁塞尔、鲁汶、哈瑟尔特、列日等地的顶级大学保持密切合作,公司6个核心领域,分别与欧美名校院所联合建立,产生效益后双方分成,所有的科研机构人员都算是企业的虚拟人力资源,实在说不出研发部门到底有多少人。这一招可谓高明,虚拟人力资源不需要支付工资,请外援的同时又为企业未来发展储备了人才。Flanders’DRIVE目前的管理课题就是如何提供积极舒适的工作环境,将顶级人才捏在一起工作,激发其创意并帮他们实现。

在欧洲,许多项目在工业需求3~10年之前就开始创新研发。您一定听说过3D打印。3D打印机似乎在一夜间成为中国炙手可热的话题,人们预计这项“21世纪横空出世的技术”将改变现有产业结构,冲击经济模式。然而,3D打印实际是添加制造技术,在欧洲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其原理就是通过电脑进行数字建模,用激光熔化粉末状材料,一层一层地叠加,经过成千上万次熔化,最终形成产品。随着3D打印在欧美产业化,这类公司经过雨后春笋式的发展,已站稳了脚跟。比利时Materialise公司经过23年的发展,已建立了由70多台长达数米的大型打印设备组成的工业园,支持9种材料在同一机器中同时打印,可次第或同时开工生产。如今,3D打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整形、精密仪器制造、个性化设计等领域。据称,目前市面上90%的助听器都是通过3D打印制造的。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这类新科技在产业孵化期了无声息,但在产业化阶段却来得如此迅猛,西方企业似乎在一夜之间便迅速盘踞产业链顶端,而后发国家不得不买技术、买培训、买机器,被核心技术牵着鼻子走,即便突破瓶颈进入大发展阶段,也发现这项技术边际价值已经在骤减,技术业已面临换代问题,利润也只能“薄得像一张纸”。其实,后期跟进速度于事无补,问题出现在新产业需求的孕育阶段。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