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治理:核心价值观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

道德治理:核心价值观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论坛

res02_attpic_brief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继续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治理的全面展开和推进,能够扶正祛邪,扬善抑恶,重新焕发我国社会道德的生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价值实现,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道德治理是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携手合作对道德领域突出问题进行克服与消除的活动和过程

道德治理是由治理引申出的新概念,它是指我国党政等公权力机构联合各类社会组织及全体公民,通过制订方案和采取有效措施对当前我国社会出现的突出道德问题加以遏制和消除的活动。认识道德治理的内涵和开展道德治理活动,应突出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道德治理的目的是克服和消除突出道德问题及其所产生的负效应。马克思认为:“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道德治理正是基于对当前现实道德问题严重性的客观认知和解决现实道德问题的条件已经具备而提出。道德治理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针对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突出问题的深层原因,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策略和措施,使道德矛盾、道德冲突得到化解,道德的负能量得以消除,社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道德治理的主体是执政党和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而非仅仅是政府。在民主政治条件下,单一的治理主体不可能拥有充足的知识和资源来独自解决所有问题,唯有多元化的主体广泛参与和协商共治,才能解决公共规则被破坏和公共利益受损等问题。多元共治是保证道德治理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

第三,道德治理的方式和手段是正式的制度和规则与非正式的制度和规则二者的有机结合。道德治理的方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它不仅包括国家的立法、强制性制度和政策的执行,还包括有利于道德问题解决的各种非正式规则,甚至还包括各主体之间的协议;不仅包括政府的权威力量,还包括各种私人部门和民间团体推进的、民众广泛参与的道德建设活动;既要树立道德先进典型给人们以正面引导,又要加大对失德败德行为的严厉惩罚,以激发人们的知耻心;既要发挥新闻媒体的扬善抑恶作用,又注重整体文化环境的净化和社会情景压力的营造。

第四,道德治理的过程应具有合法性。在整个道德治理过程中,各个治理主体之间的权利和责任是明确的,即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内开展活动。也就是说,道德治理受到法律规范的制约,任何遏制、惩处不道德行为的举措,都必须以相应的法律为底线。道德治理有赖于法律治理,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在作用的发挥上,互相联系,互相补充。

道德治理同时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内化和转换为人们行为实践的活动和过程

道德治理不仅是对社会道德阴暗面及其负能量进行克服和消除的活动和过程,同时又是“益”,即传播先进价值观念,并以这种价值观念凝聚人心,激励和引导人们求真向善,实现价值观再造的活动和过程。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信仰和价值的重构,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精神指引,这与道德治理中的“益”是统一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对社会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对社会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对个人发展上的规定,是立足个体行为层面提出的道德要求。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它不仅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出了明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标准,也为道德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