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外交的“理论自觉”。在扁平化、多元化和多样化的今天,只有增强理论自觉才能弥补战略缺失和信息驱动的当今外交面临的共同挑战。当前中国的外交理论研究滞后于外交实践,缺少对外交工作系统和全面的总结。有些地方和部门领导,缺乏外交理论素养,出现了跟着“网络”走的现象,造成了中国在外交上的被动局面。即使在国际问题学术界,也有少数学者满足于媒体的“出镜率”,而不能从理论的高度和深度来分析和总结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对外关系。在高教系统和党校系统的课程中缺乏外交专题,有时甚至用国际形势讲座替代外交理论和政策的教育。因此,在重大国际形势变化和中国对外关系问题上,社会上往往会出现有违中央精神的“不同声音”。同时,在一些亟须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上,如战争与和平、结盟与伙伴关系、大国权利和义务等,也因缺少理论共识而出现各唱各调,甚至各行其是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在中央的领导和整合下,减少中国外交的反应性,增加主动性,掌握规律性,从而更加有目的和有计划地推进中国的外交。
(二)增强“理论自信”。首先,在外交方面的理论自信,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信念,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和互利共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中国特色外交理论指导着中国外交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十八大也指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其次,理论自信就是要以创新精神发展理论,并以此指导中国今后面临的外交挑战。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指出:“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12]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又如此艰巨繁重,需要中国外交理论与时俱进并不断完善,加强对中国外交的理论分析和指导作用,以应对各种挑战,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国外交沿着正确的航向不断前行。第三,外交理论自信还应表现在语言载体上。中国外交理论要通过自觉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着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善于用中国话语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和质疑。但是,外交涉及整个国际社会,内外的语言载体不尽相同,我们对此也应有足够的认识。
(三)提高外交理论的指导作用。抽象地讲,我们都同意外交理论对外交实践的指导意义。但外交往往具有紧迫性和时效性的特点,人们在处置和解读外交时,时常会陷入“就事论事”的误区,从而使外交理论失去其应有的指导作用。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因此在处理当前纷繁复杂的对外关系时,需要充分发挥已有的理论指导作用,有效地处理大国关系、邻国关系和利害关系等外交难题。而且,随着国际形势的日益复杂多变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更需要能够描述国际走势和指导制订战略的理论,如国际体系和国际力量对比发展及其内在逻辑关系、新兴大国崛起的途径和规律、中国外交现代化的理论支撑等。
三、增加世界意义
外交是超越一国的国际性互动,中国外交理论建设应当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共性”,必将经历从强调中国“特色”到增加世界意义(国际“共性”)的历史过程。在认清发展大方向的同时,中国需要界定当前的阶段性目标。
(一)未来10年的阶段性目标。首先,需要把成熟有效的中国外交理论逐步推向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理论在和谐世界理念、国际形势发展趋势、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体系观和利益观、和平发展道路、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等方面具有创造性贡献。我们需要从增强软实力的角度加强中国外交理论建设,真正做到胡锦涛在第十一次使节会议上提出的:“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13]
其次,需要深刻洞察全球发展趋势和着力增加应对全球性问题挑战的指导意义。中国外交理论只有在符合历史潮流和有效应对国际议题时,才能真正具有世界意义。为此,中国既要发挥中国宏观思维和把握大势的传统优势,更要善于从世界和他国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全面性与合乎逻辑、规律性的理论,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检验中国外交理论的正确与否。
最后,要在竞争中增加中国外交理论的世界意义。在当今多元化和多样化的世界上,各种理论层出不穷,竞相争取国际社会的主流和主导地位。如果说中国在过去30多年的世界物质产品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么在未来数十年里还要有计划分步骤地把中国外交理论推向世界。中国外交理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敢于承认自身的不足和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在碰撞磨合和交流交融中发展,最终形成举世公认的新外交理论。
(二)中国外交理论走向世界有利于中国塑造更为有利的和平环境。中国外交理论的“走出去”将不仅有利于中国周边环境的改变,而且还会对世界产生长远和深刻的影响。首先是有必要。环顾周边和放眼全球,当今的外交理论还是由美国和西方所主导,后者对中国理论上的贬低和抹黑对我和平发展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例如,美国和西方“新兴国家崛起必将破坏国际平衡”和“中国威胁论”升级版等在世界各地还很有市场,实际上对中国和平崛起进行理论和战略上的遏制。又如,美国的“再平衡”战略思想就为一些亚太国家所接受,从而对中国的周边环境造成了相当的困难。其次是有可能。一方面,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已经初成体系并初见成效,可以全面和系统地向外推介。中国外交理论已经在和谐世界理念、和平发展道路、互利共赢合作以及伸张正义等方面向世人展示了它的有效性。在未来的进程中,中国外交理论还要回答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更大地域和更多领域向世界展示其有效性。另一方面,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和国际影响在客观上已经增加了中国外交理论的世界意义。由于中国日益和世界联成一体,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方向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借鉴和备选。今后中国外交理论还会以更加多样的形式和多种渠道在世界各地传播,相互交融,共同创新,从而具有更加重要的世界意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