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停留在“左“、”右“之争上

别总停留在“左“、”右“之争上

今日中国社会很多行为,常被贴上所谓“左”的标签:唱红歌、学雷锋是“左”,甚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整风”以及某些强调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言行都有“左”的嫌疑。

“左”这顶曾经无限风光、人见人爱的“红帽子”,如今已褪掉光彩。然而在今日中国,究竟什么是“左”?“左”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乃至“左派”究竟在哪?

笔者认为,改革开放是今日中国最大的政治,只要不反对改革开放,都不是真正的“左”。唱红歌也好学雷锋也罢,只要认同改革开放,不与这一大局相背,都不应视为“左”。这样来看,今日中国“左派”恐怕少之又少,因为中国社会虽在怎样改革开放上共识不多,但在要不要改革开放上极具共识,几乎无人愿意倒回封闭保守的老路与死路。即使是某些公认的“左派”,也未必真想重回计划经济年代。

中国目前所谓“左”、“右”之争看似复杂,实则仍然离不开如何处理稳定与改革关系的主轴。对于稳定与改革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国情复杂,“没有稳定的国内环境,什么事都办不成”;中国贫穷落后,“不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稳定与改革实乃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互为因果。二者初衷原本一样,都是为了国家发展,何有“左”、“右”之别?

在消弭“左”、“右”纷争上,邓小平同志的务实做法极具启发意义。“南巡”之前,党内姓“资”姓“社”之争颇为激烈。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平息了姓“资”姓“社”之争,开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新局面。今天重温如上论述仍有重要意义。这便是古今中外先进的治国工具从来就没有“颜色”之分,只要符合中国国情,就应被采用!

人生而有“狂”(激进)、“狷”(谨慎)之别,对世事的洞察又常受制于各自的理论知识、实践体认以及角色扮演,对改革开放的认识难免会出现或激进、或稳健、或保守的差异,这本十分正常,不必沿袭“非左即右”的旧思维。动辄给人扣上“新左派”的帽子,本身也是一种“左”,一种极“左”年代陋习的延续。

(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