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反腐败之路

俄罗斯的反腐败之路

20121219121855795

苏联解体20多年来,腐败已经成为俄罗斯的痼疾。按照全球反腐败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公布的2012年全球清廉指数,在182个国家中,俄罗斯排名第143位。这一排名,甚至还不如一些非洲不发达国家。

当前,反腐败已成为世界潮流,俄罗斯作为世界上腐败现象比较严重的国家,其反腐政策和进程也一直颇受关注。

俄国内腐败的特点

俄罗斯腐败现象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转型初期的大规模原国有资产流失。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行大规模体制转型,其中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将原苏联庞大的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官僚和经济寡头运用价值低估、暗箱拍卖等种种非法手段大肆鲸吞原国有资产,据俄罗斯国家杜马1997年公布的资料,俄罗斯私有化的损失总计达9500万亿卢布,约合1.7万亿美元,这相当于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2倍。

各级官员的普遍性腐败。俄前总检察长乌斯季诺夫曾认为,80%的官员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行为。俄罗斯内务部经济安全和反腐败总局公布的2011年的数据显示,俄官员平均每人受贿30万卢布,远高于2010年的6.1万卢布。俄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曾经估计,不法官员勾结商人每年侵吞国家资金达3000亿美元。专家则估算,俄罗斯目前每年用于腐败的流动资金总量为3500亿美元。

大部分民众已经默认腐败是生活中必须接受的一部分,甚至客观上参与各种腐败过程。根据俄反腐调查中心的数据显示,2009年有20%的俄罗斯民众承认自己有行贿行为,2010年这一数据已经攀升到29%。俄罗斯列瓦达民意调查中心前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有88%的俄罗斯人向国家机关寻求解决问题时曾遭遇过冷遇和刁难;有53%的俄罗斯人承认,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有过贿赂别人的经历。

俄政府的反腐努力和反腐政策

早在1992年,俄政府就推出了第一部《反贪污贿赂法》。1997年,当时的叶利钦总统签署了第一个关于公职人员申报财产的总统令。但是,上述法令均未取得实效。

2000年,普京当政后启动了强势反腐的进程。从2002年起,俄政府围绕公务员体系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反贪腐法律,包括《俄联邦国家公务原则法》等。2003年,普京签署总统令,成立总统直属反贪污贿赂委员会,此后还在各级检察机关设立了反贪监督局。

2008年梅德韦杰夫出任总统后设立总统反腐败委员会,亲自担任主席。2008年俄颁布了《国家反腐败纲要》和《反腐败法》,甚至具体规定,官员只能接受价值在3000卢布(1卢布约合0.21元人民币)以下的礼品。

2012年普京第二次当选总统,立即再次举起了反腐大旗。2012年5月19日,普京签署总统令,将俄全境的“特权车”削减一半。随后声势更大的则是政府高官不断因为腐败而落马,其中最为显赫的是前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谢上任后大力推动俄军事改革,把部队的后勤业务外包给了社会公司。俄罗斯媒体披露,隶属于国防部的国防服务公司将该部拥有的一些建筑和地块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在这种操作中,一些官员牟取了私利。除了国防服务公司,另外一家军队下属的后勤保障公司也涉嫌套取国家预算资金,这两起案件造成的损失超过67亿卢布。这也是俄罗斯20年来第一位因腐败而丢官的部长。另外,前农业部长斯克伦尼克也因在担任俄罗斯农业租赁公司总经理一职时,涉嫌挪用高达390亿卢布的联邦预算拨款而被调查。在普京的反腐风暴之中,中枪落马的高官们还有:地区发展部前副部长、现彼尔姆州州长帕诺夫被撤职查办并逮捕,罪名是侵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9300万卢布资金;航天公司在“格洛纳斯”全球定位系统研制过程中侵吞近1/3经费,数额高达65亿卢布,总经理乌尔利奇被解除职务;卫生部、科教系统等部门官员也相继曝出贪腐丑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