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但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经济文化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领导革命,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党成立初期,效仿俄国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暴动夺取政权,使“左”倾盲动主义在全党取得支配地位,盲目暴动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惨痛的失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冷静下来重新思考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认为从外国搬来的“城市中心论”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实际上,中国革命的时代特点与俄国相比有较大的差异,中国革命有其特殊的时代特征:一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革命环境异常复杂;二是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农业国,由于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和军阀割据,中国实际上并不统一;三是敌人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军阀连连混战,中国革命可以利用这些矛盾;四是中国革命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人民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深恶痛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这些时代特点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独特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确实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实践经验,只能选择照搬苏联的模式。但在1956年,时代出现新变革,国际、国内形势急剧变化。国际上,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斯大林个人崇拜问题的秘密报告,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作风进行了严厉批判,同时揭露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诸多问题。赫鲁晓夫的报告一定程度上对打破教条主义的束缚起了促进作用,但也引发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指导思想的混乱,直接导致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在国内,一方面由于“三大改造”顺利完成,“一五”计划卓有成效,国家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党的威信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经济建设中出现冒进势头,财政出现赤字,一些城市生活必需品出现供应困难,不少地方引发了少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政治风波。鉴于此,中国开始反思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并重新审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提出了要“以苏为鉴”,开辟一条适应时代变革和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在1956年4月4日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强调:“现在我们有自己的实践经验,又有了苏联的经验和教训,应当更加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开动脑筋,强调创造性,努力找出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2]以此为契机,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在正确分析了时代变革的基础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党的八大制定的路线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益探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航程。
二、时代进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革命一样,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根据时代的变革,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的实际及所处的时代特征有机结合开创的,是适应时代变革的产物。
(一)顺应时代主题的变换,党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格局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时代已发生重大变革,整个世界发生了大调整、大变动,这种调整和变动的深刻、剧烈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最显著的变化是时代主题发生了变化,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大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发展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谋求发展已成为世界面临的根本任务。发达国家谋求发展,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发展。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三世界国家为了谋求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以暴力革命同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进行了艰苦的斗争。革命成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客观要求,也是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根本任务。在国家实现独立后,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根本问题和中心任务。
在中国国内,经历“文革”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生活十分贫困。国家需要发展,人民渴望发展。与此同时,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压力。“1950—1980年的30年间,日本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10%,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14倍,从而使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在1965—1980年的15年间,国民生产总值以8%—9%的平均速度增长,个别年份超过10%。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30年间,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近八倍。”[3]中国再不发展就要丧失发展机遇,被周边国家和地区远远甩在后面。正如邓小平所言,中国再不发展,就要被开除球籍。结合时代的重大变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入思考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果断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全面改革,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格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