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信访工作绩效考核的科学化水平。信访工作绩效考核,是建设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冲突、构建社会和谐的必要举措,但信访工作承载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转型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的“负能量”,是一个社会变迁和社会情绪的“晴雨表”,是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的缩影。信访工作好坏不能简单地用信访数量的绝对变化、越级上访的次数人数来衡量,不要按信访量给地方政府排名,不要片面追求“零上访”。以这种简单化的数量考核方式与官员的进退升迁挂起钩来,很容易导致将疏通民情民意的管道变成堵塞群众诉求、压制信访表达的工具,从而产生“截访”群众、收买上访公民等违背信访制度初衷的短期行为。因此,改革信访绩效考核内容方式,区别无理上访与有理上访,考量信访数量动态变化,将关注信访人的生存生活状态、解决他们的实际权利诉求、纾解他们的心理愁苦,将他们从生活边缘化拉回到社会网络中,还他们一个公平正义的结果和生命的尊严等具有实体正义的内容纳入考核中,使地方官员将精力放在改善信访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上。
正确理性对待“信访老户”。信访老户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既有信访体制中来回批转的程序性之积弊,也有社会权利救济途径不畅通之痼疾,还有信访人的个性化因素。由于他们精通信访博弈之术,惯于与地方政府打太极,每每在重要政治敏感期去赴省进京上访,被地方官员看做是稳定的威胁、和谐的挑衅以及秩序的异端,于是在无法说服教育无法满足他们诉求的情况下,一些信访老户被收容、被劳教、被关押或者“被精神病”。这些践踏公民信访诉求权利的行为,使信访制度不断“污名化”并在媒体的炒作下遭遇合法性危机,也激起了信访老户们更为离奇极端的信访抗争。由此,除了对少数借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期漫天要价或者发生其他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责任外,对大多数确实有合理诉求但是案件久远的信访老户要报以浓厚的悲悯恻隐之心,以积极有效之态度化解信访积案,以创新之思维求解历史遗案,以得力之举措消解信访宿怨。
构建合作共赢的信访文化。目前信访领域充塞着一种“零和博弈”的文化色彩,不少信访人不信任地方官员,“信上不信下”“信闹不信理”,欲借助于高层权威和闹事对地方施压,而地方官员把不按程序出牌的越级信访看做是故意滋事和制造麻烦,这种信任缺失的文化往往具有路径依赖性,因个别无理信访人得到意外报酬而得以强化,因新媒体的放大而得以广泛流布,使信访在缺少合作、互动和规范等社会资本的路径上被锁定。地方公共管理者与信访人心理上互不兼容、行为上互相对抗、策略上相互对付,导致不少信访悲剧事件的重复演绎。信任是信访制度有效运行的动力源,它有助于政治合作,巩固民主政体,维护社会稳定。由此,构建一种公共部门和信访诉求者以参与、合作、协商、信任为主流的新型信访文化尤为必要。新型信访文化建设应当从尊重信访权利为出发点,以解决信访人实际诉求为目的,以提高信访案件的办结效率为途径,以建设参与式的协商民主为载体,强化和健全信访事项公开处理机制,让公众有序参与信访诉求的处理,从而增强信访人对制度系统的信任度、认同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