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成功正在于没有完全市场化

改革成功正在于没有完全市场化

本文为史正富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评论》编辑部、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新时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战略研讨会”发言稿,《政治经济学评论》编辑部授权观察者网全文发布。

u=2877869117,4047394564&fm=21&gp=0

史正富:

先感谢主办方,我就对目前改革遇到的几个问题说一下个人看法。

先从三个问题开始。

第一,如何评估过去34年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成绩?通常的说法是我们增长速度高,但结构失调,效率很低,消费贡献少,收入分配也不好。

第二,如何评估过去改革与发展的成就?一般认为过去的成绩是由于引进了市场经济和私有制,而存在诸多毛病和弊端则是因为改革不到位、市场化程度也不到位。

由此引出第三个问题,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是什么?认为毛病出在市场化不到位的人提出的方案是:经济上彻底的市场化与私有化,政治上实现多元民主,而在文化上则是普世价值观。

先谈第一个问题,即如何评估中国过去的经济绩效。从统计数据和我多年在企业的观察,我要指出中国经济的整体绩效表现实际上是史无前例的,不是单纯一句“增长率高”就能概括的。从结构上看,我们没出什么大问题,所谓的消费太低、投资太高,是缺少事实依据的。我们消费占比在过去的十年中确实降到很低,只占GDP的50%左右,跟西方发达国家75%到80%的消费率相比,消费占比是过低了。

但是不是就能得出中国消费有问题呢?不能,实际上没有问题。第一,统计口径有很大问题;第二,消费占比低不等于消费规模、增长速度有问题。过去34年当中我们消费总量的年均增速高达9.0%,人均消费增长率在7.9%左右,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相似的时长中接近这个增长率。也就说,就消费实际增长的程度而言,并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是消费占比。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投资占比高了,使得消费占比相对较低。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