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资本主义”评析(4)

“国家资本主义”评析(4)

2.将世界划分为自由市场和国家资本主义是一种简单化的思维。

其实,几乎所有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政府干预经济的明显形式。2010年,美国《新闻周刊》曾发表题为《我们都是社会主义者》的文章。弗格森也强调,把世界分为“市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两个阵营过于简单化。事实上,所有国家都存在政府干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这反映出西方社会仍然流行单极的世界观,奉行自以为正统的模式。其背景正是在金融危机打击下,当前主流的西方经济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了巨大打击,甚至在指导现实时其客观性也正在发生动摇。比如著名的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在评论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的新著《繁荣的求索》时就表示:“(林毅夫)强调了积极的政府在引导经济、克服经济持续发展之障碍中发挥的作用。这就是非正统的思维了。”[14]可见,西方社会的思维中总是以自由资本主义作为正统,总是积极捍卫其唯一正统的地位。

但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深陷其中的金融危机正好说明西方经济学存在明显的缺陷,已经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其中最为重要的教训就是,不能假设市场可以自我监管,不能忽视政府监管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危机之后在国会发言时说:“我震惊了!”并表示自己一直信奉的东西都被否定。所以,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格林斯潘不震惊才是会让人震惊的!”他也因此宣布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失败,并主张改造经济学研究。[15]

3.国家资本主义论者一方面夸大新兴经济体的成功和威胁,另一方面又大肆渲染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带来的负面后果和不可持续性,这其实是自相矛盾的。

如前所述,西方媒体认为国家资本主义是“当前西方所有经济问题的根源”,同时构成对“民主”的巨大威胁。但是另一方面,他们认为所谓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体都是专制政府为了一己私利在推动经济增长,这导致了腐败,并强化了专制,最后必然失败。这不仅自相矛盾,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在歪曲事实,也是在有意抹黑和丑化与其相竞争的发展模式。[16]

腐败问题是全球性的普遍问题,并不为某些国家独有。而且,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媒体和部分学者总是攻击中国国企的效率问题,认为国企的效率在理论上总是不如私企。而现在,他们在看到国有企业的效率以及社会责任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得到了突出体现之后又转而寻找新的攻击点,如责任、透明度等。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阿尔多·穆萨基奥(Aldo Musacchio)力挺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他将其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政府称为“利维坦2.0版”。在他看来,首先,新利维坦国家在最近的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更有弹性和恢复力,避免了严重的经济不景气;其次,在新利维坦的体制中,国有企业不仅实现了盈利,而且在全球竞争中获得优势;第三,新利维坦通常的角色是担当国有企业的少数股份持有者,而不是其所有者和管理者,这缓解了原先国有体制常见的“代理人难题”(Agency Problems)。[17]

此外,并没有充分的研究证明,国有企业的透明度和问责程度比私有企业差。最近一些西方学者的研究发现,中国的国有企业在非洲开展投资时采取了国际先进的环境标准,并非如某些西方媒体所批评的那样与边缘经济体进行了“环境不平等交换”。[18]反而是全球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了美国的大型金融企业明显缺乏透明度和社会责任(尤其是经营者对于所有者缺乏责任)。这些企业肆无忌惮地进行所谓金融创新,其实是不负责任地玩转移风险的投机游戏。在危机真正来临时,它们又“过大而不能倒”,还得到了政府的巨额救助,侵吞纳税人的利益。“占领华尔街”运动很大程度就是对美国式资本主义的反抗。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