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资本主义”评析

“国家资本主义”评析

1

“国家资本主义”本来是国际共产主义文献的专门术语,列宁和毛泽东等人对此问题有专门的阐述。但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媒体和部分学者开始按照自己的理解来使用这一概念,用以描述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在西方媒体话语中,“国家资本主义”总是与中国联系在一起,甚至为了表达方便还直接将中国作为定语,称为“中国式的国家资本主义”。[1]

2012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多个场合发表演讲谈及“国家资本主义”。她认为“‘国家资本主义’的兴起构成经济和战略挑战”,美国应该积极研究应对措施。[2]这显然有将这一概念政治化的趋势。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分析:西方国家提出这一翻版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背景是什么,存在什么动机?其主要理论依据以及理论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薄弱点或者自相矛盾之处?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一、重提“国家资本主义”的背景

国家资本主义被重提,源于近年来部分西方媒体的炒作。其根本背景是全球权力发生转移,西方整体陷入衰落,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开始崛起。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争论,体现出当前背景下国际社会争夺话语权与发展道路合法性的斗争。具体来说,其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西方发达国家都陷入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规模的大衰退。这种危机,不仅体现为经济危机,也体现为信仰危机和意识形态危机。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跟踪调查显示,2002~2008年间,美国民众对国家发展方向的满意程度呈下降趋势,从41%一路降到23%,虽然2009年一度提高到36%,但是在2010年又出现下降趋势,降低到30%,2011年更是前所未有地降到了21%,同时,对国家发展方向感到乐观的受访者只有18%。而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竞争力指标,自2004年至今,美国的竞争力指数从最初的5.82降到了5.43,是下滑最快的发达国家之一。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的竞争力指数从4.29涨到了4.9。基于这种背景,通过指责所谓“国家资本主义”的过失,有利于转移话题和责任,也成为西方社会在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中争夺话语权的有利手段。

(2)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经济的竞争激化。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新兴经济体的企业向外扩张,不仅在非洲、拉美和中东等地区与发达国家相互竞争,也在发达国家内部与其国内企业短兵相接,收购其企业、房产和土地等经济资源。在《财富》500强排行榜中,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等中国企业进入前10名,中国工商银行等一度跃升资产总额最高的银行,这些举世瞩目的明星企业都是大型国企。

(3)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下降,产生怨言。特别是中国对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相继取消,对外资的审核力度也逐步加强。中国在金融危机之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外资流入国。相比之下,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一直陷入结构性危机难以自拔,同时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在母国受到的监管也在加强,而且投资机会减少,它们垂涎于进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市场的机会,但却往往抓不住,自然因此而心生怨气。

西方媒体和政客炒作“国家资本主义”并将其政治化,在当前背景下明显具有“标榜自我、打击敌人”的动机。具体来说,其中的动机包括以下方面。

(1)在危机背景下为资本主义辩护。西方某些舆论热炒“国家资本主义”概念的另一层意图,是将西方国家陷入危机归因于自由放任的西方资本主义,而不是私有制占主体这一普遍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他们简单化地区分了两大不同阵营:“自由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论者试图制造所谓国家资本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对立,为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和恶果辩护,进而继续维护国际垄断资本和各国垄断寡头(尤其是金融垄断寡头)的狭隘利益。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其实是将新兴国家与西方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立,也强化了南北对立。这正符合美国自小布什时期以来外交战略的特点:极力建立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体成员的“民主国家同盟”,通过这一同盟来管理世界事务。[3]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