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共同价值社会化路径的启示(5)

新加坡共同价值社会化路径的启示(5)

(六)全国性运动为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传播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新加坡被称为“运动之国”,新加坡政府几乎每年都会发起一个或更多的运动。这些运动的共同特点是透过政府的影响力,以运动的形式改变国民性,宣传新加坡共同价值观。负责1974-1986年间政府各项运动的组织者B.Nair说:“在那时,运动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国家和在移民中培养主人公的感觉”。(23)

据统计,新加坡1958-1982年间,一共发动过66项全国性运动。如1958年8月的反吐痰运动,1958年10月的大扫除运动,1958年12月的消灭害虫运动,1959年7月的学习马来语运动,1962年3月、1964年8月、1965年8月和11月的国语周运动,1968-1971年进行的4次“保持新加坡清洁和防止污化”运动。从l979年6月开始,新加坡更是开展了一系列构建共同价值观的活动,如:1979年6月开始第一次全国礼貌月活动,以后每年都会举行。1979年11月举办敬老周运动,至今每年举行。从1988年开始,政府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国民意识周”活动,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增强国民的爱国意识。2003年开展了“家庭周”运动,在全社会倡导孝敬父母、热爱家庭的观念。这些运动赢得了群众,也教育了群众,深化了人们对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为新加坡国民进一步贯彻、践行共同价值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成功塑造与传播增强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信心。进入九十年代,不少全国性社会调查结果验证了这一点,如1994年新加坡国立研究院做的一份调查显示:84%的受调查者为作为新加坡人感到非常自豪,有超过70%的人对新加坡非常有信心。1996年9月,新加坡电视机构和美国盖洛普公司联合对全国525名各阶层人士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0%的人认为新加坡未来5年在衣食住行方面会变得更好,70%的人认为现在的生活比过去好,66%认为国家更加团结,90%的人对新加坡的前途充满信心。(24)1999年新加坡南洋大学对990名新加坡人的问卷调查显示,90%的人自认为是“新加坡人”,74%希望被称为新加坡人而非华人、马来人或印度人,74%的人愿意为新加坡而战并付出生命。(25)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

1、植根中华传统文化,借鉴西方文明成果,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确立及其教育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对儒家文化的扬弃和对西方文明成果的借鉴。中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尤其是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当前,我国各种社会价值观念纷繁复杂,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并存、积极价值观念与消极价值观念交织。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一种富有时代特征、人文内涵、民族特色的核心价值观迫在眉睫。

2、以道德实践为基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证明,以道德实践为基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综合德育模式,对于促使共同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大众化具有积极价值。当前,我国虽然也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但在实践中“并没有扭转德育工作队伍孤军奋战的状况,所有教师、所有管理人员、所有教育环节、所有课程都担负着育人重任的责任意识还没有真正形成;社会和家庭教育不但难以与学校道德教育形成合力,而且在不少方面还直接抵消了学校本来就实效不太高的道德教育”。(9) 中国德育教育须以道德实践为基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德育网络,必须重视道德实践和日常行为训练在核心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必须强化家庭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家庭在青少年价值观塑造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环境建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综合德育体系。

 3、加强公务员管理,注重公务员道德修养教育

新加坡在共同价值观传播过程中十分重视公务员道德素养教育,注重培养政府官员的廉洁自律观念,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教授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26)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使之真正成为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核心价值观,其首要的举措和根本的方略是加强公务员道德素养教育,使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首先确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带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认同和确立。

 4、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完善道德约束机制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成功传播说明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一个社会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和社会道德良序的形成,宣传、舆论、道德教育、典型示范固然重要,但仅此远远不够,还必须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诸多内容制度化、法治化,成为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并尽可能地在日常行为中巩固下来,将核心价值观变成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切实可行的做法。

 5、营造良好的文化与社会舆论氛围,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

新加坡卓有成效的媒体管理与控制为传播其共同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首先要加强舆论导向,培养良好的道德氛围。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大众媒体,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满腔热情地宣传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反映新时期道德要求的新事物、新典型。要利用群众喜爱的名牌栏目,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其次,要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有力地批评背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要坚决制止出版、播映、演出格调低下的作品和节目,依法打击反动、淫秽及各种非法出版物。最后,要切实加强对娱乐服务场所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赌博、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此外,要大力提倡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广告。

6、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

新加坡各种全国性运动有力地改变了国民的一些陋习,有效地宣传了共同价值观。对中国而言,也需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每个公民既是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也是核心价值观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开展“精神文明月”、“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红歌会”、“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等活动。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