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进”,要不慌不忙(2)

中国“西进”,要不慌不忙(2)

二是在“危险地区”“过度西进”导致的经济和人员风险问题。最近一些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经济的触角逐渐覆盖中亚、中东、非洲等许多“危险地区”,在相应地区工作和生活的中国人员也因而“身处险境”。不过,这一老生常谈的论断仍然令笔者产生几个疑问:一,何谓“危险地区”?二,中国利益和人员为何出现在海外?

先来看所谓“危险地区”。通过国内媒体铺天盖地的相关报道,中亚、中东和非洲与恐怖袭击、绑架、爆炸息息相关。甚至,连“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巴基斯坦也不例外。诚然,中国人在中亚、中东和非洲遭遇的绑架、袭击的频率和遇害的比例“前所未有”,但这只是因为此前中国利益和人员基本上只存在于国内,并未到达这些地区。“频率”和“比例”并非“史上最高”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某些人看来平和、安全的欧美发达国家,社会暴力事件不断爆发,其“频率”和“比例”恐怕与中国人在中亚、中东和非洲遭遇的绑架、袭击的频率和遇害的比例不相上下,甚至更高。再看中国利益和人员为何出现在海外这一问题。中国企业去阿富汗开采铜矿,并非该中国企业热爱阿富汗,而是中国(企业)热爱铜矿,需要铜矿。试问,中国企业能轻易收购美国拥有的世界第一大露天铜矿宾翰铜矿吗?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事件,不就是几年前的事情吗?2009年6月,由英国石油公司(BP )和中石油集团组成的联合体已赢得了伊拉克产量最大的油田即鲁迈拉油田的开发合同。请不要忘记,这是伊拉克在近30年来首次将油气田面向国际招标达成的首份合同。请不要忘记,这不是萨达姆时期“稳定”、“安全”的伊拉克赋予中国企业的合同,这是美国“攻占”之后“动荡”、“恐怖”的伊拉克赋予中国企业的合作。在阿富汗也是如此。在中国“西进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赞比亚,赞比亚谦比西铜矿即中国有色非洲矿业公司已经多次爆发“经济和人员风险”问题。至于中国工人在尼日利亚多次被绑架,更是家喻户晓的事情了。投资环境良好的地方,要么早有欧美企业盘踞,要么中资企业难以进入。所谓“风险大的国家要多看少投”是在完全无视中国海外投资环境现状的前提下做出的结论。

可见,所谓在“危险地区”“过度西进”导致的经济和人员风险问题,其实是个“因噎废食”的古旧话题。

三是“过度西进”导致承担与自身实力地位不相称的责任问题。中国承担“与自身实力利益不符的责任”自然是不妥的,也是不必的。这一点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不过,这一老生常谈的论断仍然令笔者产生几个疑问:一,何谓“与自身实力利益不符的责任”?二,“传统势力范围”的进退问题?

首先来看“自身实力利益”与“责任”的吻合问题。美国对中东原油的依赖从2001年的28.6%下降到了2011年的15%左右。与此相反,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却大大增加了,达到5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研究员曾经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动用了那么多的军事力量,中国在军事方面没有丝毫付出,但获得了‘搭便车’的机会。”作为中小国家,搭便车是可以理解,可以谅解的。在复兴之路上快速前进的中国,理应承担与“自身实力利益”吻合的国际“责任”。再来看,“传统势力范围”的进退问题。如果不要轻易进入他国“传统势力范围”,以免引发“战略反弹”并最终“极大地恶化中国周边国家环境”,那么,中国趁着美国“逐步撤出中东”这一“传统势力范围”之际进入中东,那岂不是不会引发“战略反弹”吗?何乐而不为?此外,笔者认为,美国对中东石油依赖的下降,绝不等同于美国“逐步撤出中东”。

可见,所谓“过度西进”导致承担与自身实力地位不相称的责任问题,其实是个因小失大的古旧话题。

中国“西进”,自然是要拓展中国的战略空间,尤其是西南方向的战略空间。“西进”是中国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其最终目的无疑是要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而非他国利益的拓展。中国无意也无力为美国“解围”。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