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挖掘增长潜力 (2)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挖掘增长潜力 (2)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极为重要

经济增长从长期来看应是一种内生性的选择,依赖于市场主体基于既有的约束条件追求成长空间的持续扩大。政策红利的释放本身并不构成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性动力。在资本回报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唯有加大对人力资本与技术研发的投入,促进劳动力要素合理流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引致规模收益递增,激活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与资本存量的回报率不断呈现下降趋势。尽管从人力资源供给的角度来看,最乐观的估计是未来15年,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仍会每年向工业部门转移600万至700万的产业工人,但真实世界未必会兑现这种静态假定。根据人口经济学家的预测,人口红利的转变节点将会在2015年出现。未来20年,中国的老龄化现象将变得更严重。另一方面,资本存量与产值的比值逐年递减,已从1978年的2.4左右下降为2010年的1.3左右。投资的边际收益率逐年下降,从2009年起很多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经济增长越来越靠天量信贷的投放,信贷余额占GDP比例上升,全要素生产率不断降低。

从1978年至2012年,在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要素中,资本的贡献率是71%,劳动的贡献率是8%,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是4%,人口抚养比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是10%。显然,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畸高,劳动的贡献率逐年下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固然会带来报酬递增,但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未来的着力点在于创造条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最主要来源。其源自于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率提高,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即“残差”。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幅过去一段时期一直高于国际标准,主要原因在于大量劳动者从农业部门转向生产率更高的工业部门,但是最近几年出现下滑趋势。如果能够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增加研发投入,新型城镇化,并能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使得民营经济能够介入到垄断性行业,则全要素生产率有望获得提升。

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应该充分利用所剩不多的人口红利,保持较高的资本积累,提高劳动资源的使用效率,特别是要注意提高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水平。而在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同时,应以前瞻性的技术投入和高质量的技术改造引领产业结构整体升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