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群众期待是关键

吃透群众期待是关键

核心提示:吃透群众期待,就是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就是要直面大众关切,群众反映什么就回应什么,群众困惑什么就回答什么。

只有牢记党的宗旨,真正把群众当作衣食父母,坚定地站在群众立场上,才不会漠视群众期待,也必然会对群众期待“寝卧难安,压力倍增”

这一阵子,领导干部纷纷召开座谈会,或下基层调研,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然后进行梳理归类。这是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进行的环节。但是,面对到手的诸多意见,从哪里入手,如何整改?要收到好的整改效果,前提就是能不能“吃透群众期待”。

群众期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风向标、晴雨表,是回答“效果如何”的最终评价。教育实践活动,最终是为了让群众满意。群众最讲实际,最反感“干打雷不下雨”的装腔作势,最厌烦“只有唱功没有做功”的空头承诺。任何决策和措施,必须顺应群众情绪,符合群众愿望。群众的利益、群众的意见、群众的情绪,是我们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央提出的“照镜子”,对照的是党章之镜、廉政之镜、作风之镜,查找的是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检验的是群众观念牢不牢、能力素质强不强、思想作风实不实、工作方法对不对。说到底,就是对照“群众期待”之镜。教育实践活动蓬勃开展,舆论热度很高,群众期待更大。这种形势下,如果听到了意见却当作“耳旁风”,那是走过场;如果说得好做得差,找到了问题还要“等等看”,那是糊弄人。只有吃透群众期待,对存在的“四风”问题,不掩饰、不回避,不怕因此损伤形象,才能做到言行必果,真正解决问题、改变作风、取信于民。

吃透群众期待,就是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就是要直面大众关切,群众反映什么就回应什么,群众困惑什么就回答什么。这体现着时代要求,反映着社会意愿。积极面对、主动回应,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因此,要具体感知群众内心的苦恼,躬身聆听群众直接的诉求,弄清群众真实的思想、情绪、愿望、要求,深切感知普通百姓的现实生活,感知人民大众的内心世界。在与基层群众的深入交流中,把准社会脉象,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这样,我们才算把握了群众路线的真谛,也才能贴近群众的心、把准百姓的脉,使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

吃透群众期待,就是为了顺应群众期待,满足群众期待。领导干部必须对群众期待通过科学的归纳分析和提炼概括,找到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全局性的新问题,找到映照社会现实、关乎民心民意的真问题。找准问题固然不容易,更重要的是破解问题。这就要敢于面对、迎难而上,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深入剖析矛盾问题,及时有力给予回应,努力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彰显不走过场的态度。

吃透群众期待,是领导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种作风和责任,是领导干部素质提高的一种体现,是勇担当、敢负责的态度。现在有些干部虽然“身入”群众,但没有“心入”。更有甚者,一些干部对群众提意见厌烦不已。这何谈吃透群众期待?

下功夫吃透群众期待,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种压力和动力。古人曰:“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吃透群众期待,正确对待群众呼声,积极回应群众意见,与其说是能力问题,还不如说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立场问题。感情愈深,压力愈大;感情愈真,动力愈足。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与此同时,群众的期待也在不断提高,群众期待党和政府的各级干部真正与群众心连心,为人民群众谋更多的幸福。领导干部只有牢记党的宗旨,真正把群众当作衣食父母,坚定地站在群众立场上,才不会漠视群众期待,也必然会对群众期待“寝卧难安,压力倍增”。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