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

重庆: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

——办好民生实事系列评论之五

市委、市政府决定集中力量办好的一批民生实事,件件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要把民生实事办得顺民心、得民意、扎扎实实,而且能够长久见效,就要不断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

办民生实事增强针对性,是指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把群众当前最盼最想最急的事情解决好,不能不分轻重缓急地“眉毛胡子一把抓”。增强实效性,是指要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找准切入点,有的放矢,确保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增强可持续性,是指要把民生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统筹推进,作为一项永不停滞的工程来抓,确保群众不断从改革发展中得到实惠。

办好民生实事,针对性、实效性与可持续性缺一不可。针对性,强调的是工作方向与着力点,要求目标准确、重点突出;实效性,考察的是为民办事的结果与效能,要求成果实在、效果明显;持续性,突出的是为民办实事在全局中的战略位置与思想认识问题,要求有长远眼光和大局思维。这三“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才有了基础与前提;解决了可持续性问题,针对性、实效性才会有长久的意义。按照针对性、实效性的要求做工作,就能找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决策才不会偏离广大群众的所愿、所盼、所想。 

民生工作是一项永续工程,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遵循可持续性的原则,方能避免只求短期政绩、只做表面政绩的现象,使民生工程成为长期惠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解决好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有好的作风。在决定为民办哪些实事、用什么样的办法去办之前,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百姓苦乐酸甜、所思所愿,广征民意、问需于民,把第一手的情况摸清楚。问题、难点找准了,解决起来才能把好脉、找好点,避免以长官意志代替群众意愿,把有限的财力用到刀刃上。在决策过程中真诚而充分地听取了群众意见,在落实的过程中就一定会得到群众帮助与支持,从而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可持续性问题要解决得好,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认识要到位、心态要摆正。一是要真正认识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点,是天天要做、永远做下去的工作,必须将其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考虑,在统筹推进“三化”中加强和改进。二是在制定民生工作具体规划时,要有近期、中期、长期方案,特别是要解决好财力的可靠支撑问题,做到来源稳定、比例明确、监督到位。三是领导干部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绝不能什么事出政绩快就做什么,要防止和克服急功近利行为,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注重长远谋划工作,找到从根本上解决难题、惠及广大群众的办法。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群众看干部,最重务实。市委、市政府列出了要办好的一批民生实事清单,群众在观察、在期盼,各级党委、政府务必要说到做到,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不断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绩,凝聚起“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强大动力。

(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