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化标准去检视改革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用现代化标准去检视改革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de6441db289e650d6e5e47ad9b_560

原标题:全面现代化: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方向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进入转型期,怎样认识转型期必然出现的各类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到了再次梳理定向的时刻,社会各界都在反思。

邓小平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就是把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搞的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现阶段,用现代化这个标准去检视改革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很有意义。

全面现代化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抓手

从问题入手是改革的起点,是历来改革家的必由之路。由反思历史的经验教训出发而开辟了新时代,正是邓小平改革的逻辑。再启新阶段改革,也要遵循这样的逻辑。

政治、文化、社会现代化滞后于经济现代化,是问题的根源。这一问题不独在我国,历史上各国经济现代化高速推进时期,都曾普遍出现过。因为政治、文化、社会因素掣肘,使现代经济制度不能全面落地,不能支撑经济持续推进,其严重者如拉美国家、苏联等,更曾由此导致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断。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发现,是否跌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取决于转型期社会治理的有效性,但也与一国历史、文化、政治传统有很大关系,旧的历史文化负担愈重,则跌入陷阱的危险性愈大。

封建主义制约了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是问题的表现。在初步富裕起来以后,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在我国开始复活。其突出表现和危害,在文化上,是种种旧的、封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重新泛起;在经济上,是关系学盛行,潜规则冲淡了显规则,关系网阻遏了制度网,加剧了资源非公平流动,窒息了“不搞关系”的实体经济,使“法治市场经济”阻力重重;在社会上,是人身依附、裙带关系、特权等级思想等封建交往方式重现,“弱者”依傍“强者”而扬名、而致富、而升官,对没有机会依傍的芸芸众生来说,就是社会固化——长期社会固化是足以颠覆任何政治制度的致命原因。

推进全面现代化,以改革与治理两手硬,实现标本兼治。一手硬,推动全面现代化改革。通过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深入人心。将全面发展与全面现代化结合,以科学发展为方法、现代化为目标,全面改革就有了方向,也赋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以具体内涵,方法与目标结合,科学发展将更好地实现。一手硬,旗帜鲜明地反封建,大力治理封建痼疾。

全面现代化是转型与改革的方向

方向给改革以依据。明确了总方向,就避免了改革“碎片化”,统一了总方向,全社会人人的努力与创造力就能汇聚成强大的进步力量。把握我国现代化方向,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

政治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政治体制。政治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是民主法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民主法治,从消除易于滋生封建主义的体制因素入手,往往更有效。以现代化为指向,树立民主法治的现代领导观,反对封建主义领导观;着力转变领导方式,实现领导方式现代化;着力推动党的转型,不仅是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更是从传统执政党向现代执政党转型;着力推动国家制度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初步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国家制度建设,即构筑起以适应一次现代化为重心、兼顾二次现代化(后工业、信息社会)的国家制度体系,这是作为时代大国的必然要求。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