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至今,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政治中一言九鼎。它议行合一、控制政府、主导议会、结盟工会、支配社会、统摄全局、长期执政,但这种一党独大的政党体制并非异数,印度国大党(1947~1985)、马来西亚巫统(1957年至今)、日本自民党(1955年至今)、中国台湾国民党(1949~1987)、韩国(1948~1987,先后有两个党独大)、瑞典社会民主党(1920~2006)、挪威工党(1935年至今)、墨西哥制度革命党(1929~2000)、意大利基督教民主党(1945~1993)等二十多个政党,均属此列。这些长寿党、常胜党为什么能够长期执政?对于人民行动党而言,更为独特的问题在于,为什么它能够成为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典范:长期执政而不腐化?
我们也可以换个问法:人民行动党的统领能力究竟从何而来?针对官僚层防治腐败、提升效率的治理术当然很重要,但这并不能解释人民行动党为什么要这么做。任何政治行动都不是盲目的,总有理念支撑。因此,真正的答案需要回到建党、建国时期去探寻,它究竟只是英帝国的殖民工具党还是代表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意志的独立自主党?穷人的党还是富人的党、精英党还是群众党?只会高蹈作秀的党还是忠实践诺的党?
无论大党还是小党,二战后东南亚、东亚、拉美和非洲第三世界国家的政党政治都面临相同的现代问题:如何获得国家、民族的新生,如何去殖民化,如何治理,如何现代化;这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了为什么建党、建什么样的党、什么样的国家,秉持什么样的政治理念,有没有将理念转化成行动的能力,以及能够在掌控国家统治权和治理权的同时获得并保持其代表性、正当性。
为什么建党
英帝国在马来亚的退场一点也不光荣。在日本军队的猛烈攻势下,英帝国的迅速投降败退给殖民地人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殖民地人民终于彻底明白,自己的苦难来自殖民地制度,自己的利益完全从属于殖民地统治者的利益,自己的经济是殖民宗主国经济的附庸。一句话,殖民主义者就是殖民地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自由、摆脱积贫积弱的最大敌人。
英帝国在殖民地的人心尽失,“文化领导权”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狡黠的权谋,分而治之成为英帝国退出世界霸主舞台的不二法门。1945年10月的马来亚联盟计划,1946年的联合邦协定,均以推动马来亚政治联合为名,行星马(即今天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分治之实,即便不能藉此恢复殖民地统治,也能在未来两地冲突中居中调停,继续行使对殖民地实质上的政治领导权。这遭到当时的泛马人民行动委员会、马来人民统一阵线及其他工会团体的明确反对,它们要求制定人民宪法,通过民主普选组织星马统一政府。英帝国不予理睬,反于1948年6月颁布紧急状态法、劳工法、禁止煽动法,取消马来亚的言论、结社、集会自由,禁止工会参加政治活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