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杜绝“千城一面”,打造特色城市(3)

【案例】杜绝“千城一面”,打造特色城市(3)

如何延续城市的文脉?毁弃旧城千城一面是大败笔

在世博园区,炫目影像、先进科技固然让人叹为观止,但一些质朴无华的历史遗存同样打动人心,别有魅力。在阿尔巴尼亚国家馆复原的石器时代吉诺卡斯特古城中,在塞浦路斯国家馆从文明发端到未来的长卷里,在土耳其国家馆4米多高的厥特勒碑上,观众感受文明,浮想联翩。

不论是在国家馆还是城市最佳实践区,那些在现代城市中巍然而立的历史遗存,无声地启示人们:现代化,不能割断历史;一座城市,只有处理好历史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回顾工业革命以来的城市化历程,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的关系可谓“山重水复,正道沧桑”,有曲折,有阵痛,也有欣喜。当我们漫步在世博园区,经过数百年时间汰洗的答案不时闪现。在德国馆,汉堡港图片展示了古老建筑与现代建筑共同构成绵延无尽的天际线;在捷克馆,布拉格的哥特式古建筑,与21世纪的城市设计浑然一体;在意大利馆,矗立在中庭的古建筑模型,竟是最新潮时装的绝佳背景……

不是水火不容,也不是非此即彼,上海世博会在文化遗产与现代化关系的探索中,给出了最理性、最美好的一种可能:和谐共生。窥斑知豹,实际上,这不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而是遍布于世界名城的鲜活现实。意大利的古城罗马保存得原汁原味,水城威尼斯光影依旧,瑞士、德国数十座古城完整保存。在许多国家,保护文化遗产是一种共识,更是毫不含糊的现实行动。

有感于此,不禁想起我国一位建筑学家的感慨,在欧洲的许多城市,还能找到15世纪的建筑,甚至一整条街。而在我们这里,明代的房屋都已经很稀有了。

当城市化浪潮在中华大地上奔涌,我们看到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现代化生活充满便利,也看到了在不少城市,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一哄而起,大批文物古迹面目全非,古城遗迹遭到空前破坏。结果,许多城市特色丧失,千城一面,不伦不类。有识之士痛心疾首:毁弃旧城是城市建设的最大败笔!

这些伤害城市历史文化之根的行为,不仅有悖于世界潮流,也违背公众的意愿和利益。其背后,往往存在各种不当利益的泛滥与驱动,而在思想根源上,既没有看到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没有意识到,在现代化条件下,文化遗产完全可以焕发新生。关键是怎么看,怎么做。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文化遗产是无价瑰宝;以急功近利的心态看,文化遗产难免成为“眼中钉”。

未来几十年,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将继续高歌猛进,我们依然需要学习,需要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上海世博会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在这个课堂上,我们愈发感到,中国的城市不能满足于吸收建筑样式、装饰风格这些技术“皮毛”,而应汲取诸如融合传统与现代、以人为本、和谐宜居等城市发展的理念“真经”,全面提升城市文明品质。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文化遗产与“钢筋水泥丛林”,如何共存、共生,融汇成一个新的文明共同体,当是城市发展中最为精彩的篇章。这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责任与智慧,也期待着每一个城市居民的觉悟与行动。

【启示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建筑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大体量、超高层的新特建筑在各个城市拔地而起。许多城市都在追求“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在此过程中,“呆板的、毫无生气的、火柴盒般的水泥森林”涌现出来,成为受人推崇的“地标”,“千城一面”现象日趋严重。有人形容,200个城市如同一母同胞。

200座城市如同一母所生,有人马上就想到到了中国的建筑师们。的确,作为城市形象与城市名片的塑造者,中国建筑师该有自己的担当。但是,将“千城一面”的罪过完全归咎于建筑师,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为什么大家热衷于建设新城区?中西部某个城市的市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一番话:“就拿我们重点建设的某个城市新区来说,现在那里的地卖50万一亩,但是整个基础设施上去了,价格就是1000万一亩。我投几百亿下去,1000个亿回来了。”可见,各地热衷于新城区建设,其实是地方土地财政利益驱动。

伴随着城市的大拆大建,必然要毁灭一批古建筑和城市特色景观,进而抹杀城市的个性。这样的新闻,媒体披露得实在太多了。最滑稽的是,21年前被拆的济南老火车站站房和行包房,近日传出要复建。济南市规划局表示,复建是为了了却济南市民的一个情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中国不缺有眼界的建筑大师,早期的比如贝聿铭,比如梁思成。当代的,比如2012年获得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兹克建筑奖的王澍。令人深思的是,普利兹克评委会的颁奖词,似乎也在提醒我们的建筑师:“中国建筑师获奖的重要之处在于,它代表着评委会成员们认可中国建筑师将推动世界建筑思潮的发展。同时,未来中国城市化的成功,对中国及世界而言都将是意义重大,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中国既要保持悠久独特的文化传统,又应关注世界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

然而,在很多时候,中国的建筑,并非建筑师说了算。比如,当初决定拆除济南火车站的,如今提出复建济南火车站的,其实都不是中国的建筑师们。再比如,饱受诟病的一些建筑,其实差不多都是由有关政府官员拍板的。试想,有哪座城市能够真正将普通市民作为决定城市建筑风格的主人?一座城市的风格,市民说了不算,建筑师说了也不算!

如此看来,要改变城市如“一母所生”的窘境,各级政府不仅要尊重建筑设计师,还要尊重生活在城市的市民们。须知,高大、现代的城市,或许不是市民想要的,也不是建筑设计师们的真实构想。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