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书记谈转型思维:从量到质,从体力到脑力 (2)

华西村书记谈转型思维:从量到质,从体力到脑力 (2)

村庄变革

“华西新市村,就是城镇化的新农村。”

“我有一个梦想:把华西打造成一个‘城镇化的旅游城,宜居化的生态城,现代化的新市城’。”

——吴协恩

村庄的变革也是华西发展转型的精彩篇章。

华西建村50多年来,始终坚持长规划短安排,上世纪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21世纪造人。华西以独创的“一分五统”举措,纳入周边20个村庄共同发展,从而有了面积35平方公里、村民3.5万人的大华西。

记者走进华西,翻阅的第一份材料是《华西月刊》,第一个看点是华西村的全称:“华西新市村”。

它是蓬勃生长的城镇化。推进农村城镇化、打造城镇化新农村,华西走出了一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共进之路。

它是深具特色的城镇化。村民们都认同:多保留能体现华西特色的历史建筑、遗址,深入发掘能体现华西特色的内容,无论是老建筑、废弃厂房,还是曾经代表一个时代华西特色的物件、文化形式等,并传承其中的文化。

它是幸福农民的城镇化。在退休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生活福利方面,华西人与城里人没有什么区别。村民的生活文明、行为方式,也在向现代化接近。华西环境优美,村民礼貌。花开满园,不会有人去摘一朵。生活现代化了,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淳朴慈善和邻里互助的农民本色依然在传扬。

华西的城镇化还在化。10多年来,大华西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三守促勤劳,生活环境好,小康步步高”。下一步目标是“五个大”:一是大楼,二是大医院,三是大观园,四是大华西,五是大华西通向大城市。

素质建设

“华西梦,既是富裕梦,更是素质梦、和谐梦。”

“生命不等于呼吸,重在精神的延续,老书记用毕生奋斗锻造出的‘吴仁宝精神’,已经像血液一样,流淌在和我一样的每一个华西人的血脉里。”

——吴协恩

华西是一个大集团,华西是一座大花园,华西也是一所大学校。

华西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吸引、发现、培养、引进人才的经验。他们过去的口号是:“来了华西村,就是华西人”。今天的理念则是:“服务华西村,就是华西人”。

商品交易、物流储运、金融服务、海运海工、化工仓储等行业,目前的员工98%以上是外来人员。金融投资公司的一位老总,原来是地方金融系统的知名人物。华西村召唤了3年,他终于为华西的发展所激励,为吴协恩的襟怀所感佩,自愿加盟华西金融团队。

华西人素质提升,是发展转型更为深厚的根基。

年轻人是华西村的未来。村党委努力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搭建事业平台,同时还十分重视他们人格品德的养成和理想信念的陶冶,每年都要组织他们参观贫困地区,接受传统教育,认真回顾村史、家史、个人成长史,在“三史”教育中对比自己的作为,在“六爱”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觉悟,帮助年轻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会办事,能干事,不出事。

老书记留下的丰厚精神财富,是华西发展转型中最可宝贵的价值引领。

吴协恩深情告白:生命不等于呼吸,重在精神的延续,老书记用毕生奋斗锻造出的“吴仁宝精神”永远不会结束,老书记为党、为国、为人民的奉献精神永远不会结束,为亲、为友、为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永远不会结束。而且,这种精神和要求已经像血液一样,流淌在和我一样的每一个华西人的血脉里,被继承,被汲取,被发扬,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从吴仁宝精神谈到华西村道路,吴协恩信念坚定:“共同富裕这条道路,我们华西永远不会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关心弱势群体,又要鼓励能人团队。虽然方式、方法可能变化,但根基、底线永远不会改变!”

华西梦,既是富裕梦,更是素质梦、和谐梦。

如今的大华西,不仅实现了共富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实现了文化的可持续融合。大华西干群认同“一分五统”,认同华西精神,认同共富之路,在和谐中融入了华西大家庭。

在吴协恩和他的乡亲们的憧憬中,描画华西新的发展蓝图,就是要共同打造一个独具江南特色的“世外桃源”:经济发展稳健,干群敬业奉献,素质提升全面,环境美丽整洁,共富实干为先,百年责任在肩。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