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民间拜月
本文关键词:
中秋节
相关阅读
- 【皓月当空】2016-09-19
- 60家商企累计销售20.1亿2016-09-18
- 北京警方圆满完成中秋小长假安保任务2016-09-18
- 中秋节竟发端于唐玄宗的生日!2016-09-18
- 【大美中国】张家界秋韵2016-09-18
- 十五的月亮十七圆:中秋十大赏月胜地2016-09-18
- 节后月饼去哪儿了要有清晰大数据 2016-09-18
- 筑梦天宫,强者必胜 2016-09-18
- 共庆天宫逐月 共筑航天梦想 2016-09-18
- 团圆,就是最好的中秋 2016-09-18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北京24项新举措提振消费成色足
- 高效办成一件事 丝发必兴利民情
- 铭记抗战历史,激发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
- 铭记抗战历史 汲取奋进力量
- 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 纪念百团大战,在铭记历史中笃定前行
- 机器人足球比赛,有何深意?
- 中小企业韧劲足,中国经济活力强
- 文化遗产保护应多些“主动防御”
- 如何打通青年就业“最后一公里”?
精选视频
为什么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理论看点 |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经济发展加油打气
新时代重拳反腐对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市场化趋向的改革
【党员课堂】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程看新时代重拳反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