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应有顶层设计(3)

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应有顶层设计(3)

顶层设计:政治改革要从“中心”突破

由此可见,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必须进行顶层设计,以党内民主为突破口,渐次实现中国的民主化,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模式。从政治工程学或宪政工程学的视野看,民主化不能“摸着石头过河”,而应当进行战略规划,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从而指引民主进程,满足社会期待,抑制激进诉求。

由于在特定政治体系当中,民主化通常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因此正确选择改革的起点和路径是至关重要的。民主化过程需要规避陷阱和误区,避免出现一些国家由于条件不成熟、民主化过程激进而导致民主质量低下甚至民主失败的结果,这正是顶层设计的目的所在。关于这一问题,从宏观的层面看,主要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是在中国的现行体制框架特别是政治制度的主体框架以外寻找民主的生长点,以体制外的民主成长逐步影响、冲击乃至取代现存的政治结构;第二种思路则是立足于既有的基本政治制度,在现存主体框架内寻找民主化的突破口和生长点。借用国内经济学家的概念,可以把这两种不同的思路概括为“体制外”和“体制内”的不同改革路径。[8]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走的是一条体制外的道路,即在原有经济体制之外寻找新的经济生长点,最后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原有的计划经济。这一道路的成功经验也给政治改革的体制外道路提供了某种鼓励。上述自治民主、社团民主、网络民主等主张,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制外民主化的倾向。但也有人认为在政治领域不存在体制外的改革,这是一个概念界定的问题。那么,换一种说法可能更贴切,即从“边缘”到“中心”的改革和从“中心”到“边缘”的改革。概括地说,两者在改革战略上的基本分野在于两方面:在改革的基本动力方面,是主要依靠政治权力自身的力量(自内而外),还是政权外部的社会力量(自外而内);在改革的基本路线上,是从上层和精英发起(自上而下),还是从基层和民众发起(自下而上)。中国民主改革的顶层设计,取决于对这两种思路的权衡和取舍。

我国农村村民选举和自治的理论与实践,作为一种改革的路径,就是由下至上、由边缘渗透中心,因而可以说是一种“边缘式”改革。这种改革模式不乏一定的价值,经济改革的体制外道路也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示范效应,但也有一定的负面效应。特别是改革过程中矛盾和问题聚集到最后,还是要触及到中心的层次,老在边缘地带兜圈圈是不行的。这种现象在经济改革当中已有所体现,例如原有体制当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且有些问题拖的时间越长,解决起来也越不容易。而政治体制改革由于其性质与经济体制改革不尽相同,其问题将更加错综复杂。

有不少人以为,“边缘式”改革比较稳妥,可以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搞得不对可以纠正,即使改错了也不会触及到政治核心,因而比较安全。实际上,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看法。边缘式改革短期内可能不会危及现存基本秩序和政治中心,但长期看必然会触及到核心结构,我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对于民主化而言,即使是“边缘式”改革,如果方向不对,同样是难以纠正的,因为民主化的过程通常是不可逆转的,一旦启动就很难回头,就像村民选举,无论是好是坏,都无法回到原来的状态。从长远看,从“中心”突破的改革,如果有了正确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将更加有利于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为这种改革不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而是基于理性的设计有一个总体的改革路线图,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策略、有步骤的过程,因此也更为安全。

目前,我们在民主发展和政治改革方面,一个大的问题就是缺乏顶层设计,甚至连改革的方向都不清晰。与市场经济相比,民主政治在我国还很抽象,目标也很模糊,只是迂回摸索,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对于政治改革和民主发展,我们不能采取“试错”的方法,看哪里容易就在哪里改,改到哪里算哪里,只顾眼前。有些错是经不起试的,政治上的错更经不起试。我们所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应当富有理性的光芒,避免不必要的代价。

因此,在政治改革和民主化的问题上,关键就是要有顶层设计。而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顶层设计,重在厘清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自内而外与自外而内的不同路线,选取成本最小而收益最高的民主化路径。从理论上说,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自内而外与自外而内、高层民主和基层民主、党内民主和党外民主都有各自的长处,都可以尝试,但在战略选择上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是自内而外还是自外而内,情况和后果将迥然不同。我国的民主化和政治体制改革应当有一个顶层设计和总体构思,即沿着从党内到党外、从主体到边缘、从精英到大众的顺序逐步推进,首先发展党内民主。

当然,从“中心”突破的改革的复杂性和困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更加是一个现实政治问题。目前人们之所以更加倾向于体制外、边缘化的政治发展,其中的一个原因可能正在于对党内民主等“中心”型改革信心不足,甚至是畏难而退。因为“中心”突破的改革,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人的使命、愿景和魄力,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然而,世界的经验表明,很多国家的民主改革都是由富有远见的领导人发起的,政治精英在民主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国际上研究民主化问题的权威、耶鲁大学教授胡安·林兹所指出的,考察世界各地的民主化经验不难发现,民主化过程的主导者都是政治精英,特别是执政精英。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由于政治改革和民主化是有一定风险的,需要审时度势,谨慎从事。但是,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也不可能从根本上保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同时,政治改革是需要掌握火候和时机的,过早或过迟都可能导致流产。

我们不能重蹈中外历史上许多“迟到一步的改革”的覆辙。而我国政治改革从“中心”突破并进行顶层设计的希望,将寄托在具有远见卓识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

参考文献:

[1]胡伟.民主政治的历史趋势与党内民主的选择.探索与争鸣,2002(8).

[2]胡伟.民主政治发展的中国道路:党内民主模式的选择.科学社会主义,2010(1).

[3]胡伟.民主与全球治理的新思维.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4]胡伟.民主仅仅是投票选举吗?.解放日报,2007-02-12.

[5]胡伟.党内民主与政治发展:开发中国民主化的体制内资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6]Jeremy Page. China Open up Political Debate to Strengthen Party. Reuters News, July 20, 2002.

[7]Maurice Duverger. Political Parti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 London: Methuen, 1954: 278.

[8]胡伟.新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与政治学的使命.浙江学刊,2004(1).

(胡伟,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