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从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的新时期,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要求我们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推进改革,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正是坚持用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才有了30多年中国经济的腾飞,改革开放是我们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
我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启动,至今已有35个年头了。在这30多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力大发展,人民生活大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这一切,原因有很多,但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办法化解发展中的问题,无疑是我们能够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
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数字最能说明问题。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虽然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的建设,经济有了不小发展,但“文化大革命”让经济发展又面临着空前挑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制约。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科技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40年左右,落后于韩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20年左右。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源于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源于对中国发展落后的深刻反思,源于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反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30多年来,我们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区域梯次开放的格局,实现了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展的开放格局,呈现了从数量小到数量大、从质量低到质量高的开放新趋势,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多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变强的30多年。历史昭示未来。唯有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党和人民才能在时代潮流中大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枝繁叶茂、生机无限。
有效应对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的各种风险挑战,仍要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它已经带给了我们什么,而且在于它开辟了一条引领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康庄大道。
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中国发展起来了。从人均GDP看,201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400美元,按国际公认标准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去年我国人均GDP进一步突破6000美元,发展站到了新的起点上。但发展起来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全面审视国内外环境,我国发展正处于面临诸多风险的矛盾凸显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问题和风险明显增多。
一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我国已成为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过多依靠投资拉动,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不足,内需外需还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更为突出的是,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这都表明,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
二是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美元至10000美元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敏感期”。这一阶段,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发展容易掉进“中等收入陷阱”。历史上有太多国家落入其中,长期不能自拔。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同样也面临这类挑战。在发展进程中,经济增长的制约条件增加,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同时,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提出了新期待。
三是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目前,全球经济和贸易持续低迷,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与此同时,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国际金融危机对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很大冲击,引发全球增长方式、供需关系、治理结构出现大的调整变化。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全球产业和技术革命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