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创新机制体制为保障,全力做好民计民生工作
(一) 完善四项帮扶机制,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围绕当前群众最为关心的就业难问题,党工委中心组结合街情研讨对策,多措并举,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一是实施服务拉动就业。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帮助有一技之长的人员在家门口灵活就业;举办编织培训班、产品展销会,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今年以来组织召开“真情相助送温暖”公益性岗位招聘会和编织作品展卖活动4次,80家用工单位进场,共采集425条岗位信息,提供岗位360个,登记求职人员298人、编织作品展卖108件、售出16件;今年上半年,创造就业岗位541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92人。二是实施重点群体统筹就业。发挥社区再就业服务站作用,入户摸底调查,对社区特困人员实行包干到人,不允许有一户零就业家庭存在;通过入户走访,认定了十类就业困难人员605人并及时安置他们上岗,其中安置公益岗195人。三是实施帮扶稳定就业。建立大学生就业援助机制,对“大中专技”毕业生实行存档、求职、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四免费”。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补贴、送服务”的大学生再就业援助月活动,为他们就业开通绿色通道。今年以来先后为2951人次发放失业金;为4000名享受灵活就业保险补贴人员办理了年检工作。四是实施部门联动促进就业。做好政策宣讲,接待劳动申诉、仲裁36人次,受理投诉3起,解决2起,追回欠工资6762元,为经济建设、地区稳定做出了贡献。
(二) 完善四项救助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针对中山门街“四多”(下岗失业人员多、残疾人多、低保户多、特困户多)的街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探索,完善四个救助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一是,做好政策性救助工作,对2119户低保户实行动态管理,按时发放低保金,按照政策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完善季节性救助机制,发挥街道爱心救助慈善超市的作用,重大节日和冬季、夏季到来之前,发动驻街单位、爱心人士捐赠;三是,整合资源,开展特色性救助。动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会员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展爱心助学、帮扶助困等特色性救助活动。今年4月与宇乾通讯器材公司联合举办了扶贫助困爱心捐赠活动,解决了部分困难户的实际困难;四是,发挥街阳光帮扶中心作用,做好应急性救助。
(三) 完善旧楼区改造工作机制和环卫管理机制,为群众营造优质生活环境
一是,完善四项工作机制,做好旧楼区改造工作。针对今年我街旧楼区改造任务量大,工期紧,有大量群众工作要做的实际,我街通过深入一线社区听取群众意见,针对工作方法上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邀请群众监督员和居民代表共同做群众工作;在施工现场明显位置设置公示牌,明确施工负责人和联系方式;入户宣传旧楼区改造的相关政策、内容和标准,发放宣传手册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采取先样板后推广的方法,在每个小区先期完成1-2个示范楼门,经验收合格后全面铺开,这些做法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目前我街第一批三个小区已通过市指的验收,后面的三个小区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二是,进一步完善环卫运行机制,完善道路清扫作业标准、居民区清扫保洁标准、奖罚制度以及定岗、定责、定人、定路、定标准的“五定”管理运营机制;建立和完善监督反馈机制,聘请环卫监督员,及时反馈群众意见和建议,并设接待处,专人接待解决问题;建立和完善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协调联动机制,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进行情况分析,现场解决问题;建立和完善群众评价机制,定期召开群众座谈会,定期进行民意调查,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四) 完善群众诉求代理机制、平安建设机制,积极搭建社会矛盾调处平台
为有效协调解决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我街注重发挥综治信访服务中心“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作用,以推行“信访代理机制”为契机,积极搭建社会矛盾调处平台。坚持走访、下访、接访群众诉求的“三访”制度和分类疏导、对口衔接、跟踪答复、高效便民的群众诉求处置机制。对有困难和涉及法律救助的个案,邀请律师来街,面对面听取情况,解疑答惑,免费为群众服务。今年以来,通过实行“群众诉求代理机制”,较好地控制和化解了多起有可能引发矛盾激化的问题。强化社区矛盾调处机制,建立街道综治办、15个社区调解委员会和1733个楼门调解员三级矛盾调处体系,建立社区矛盾定期排查制度,一般性矛盾控制解决在社区内,重大矛盾“零时上报”。强化社区群众利益诉求机制,设立诉求热线电话,落实首问负责制,采取自身消化解决与协调上级有关部门解决相结合的方式,认真解决社区群众合理的切身利益问题。建立街道、社区、楼门三级信息预警联动体系,街道综治办与街道派出所设立信息预警处置中心,形成覆盖整个街区的预警网络,为维护一方稳定做出了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