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毛泽东决定中国命运的“三颗战略棋子”(4)

1947年毛泽东决定中国命运的“三颗战略棋子”(4)

毛泽东择善而从 落下第三颗战略棋子

1948年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河北阜平县城南庄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出席会议。这也是自从延安撤退之后,中共中央五大书记第一次全体参加的正式中央会议。会议的一项主要议题,就是讨论粟裕的先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决战,然后再渡江南下的建议。当会议进行到该议题时,主持会议的周恩来示意粟裕发言。刚开始时,粟裕发言显得有点紧张,在阐述先依托解放区并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决战时,语言不够流畅。这时,朱德就用四川口音插话说:“粟裕啊,你小子哈子时候变成结巴喽?”朱德的话让大家都笑了起来,粟裕的情绪也因此放松了许多。

接着,粟裕顺畅地阐述了为什么要推迟渡江南下计划先决战中原的理由,并预测在中原地区可能将爆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国共战略大决战。此言一出,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为这个结论所震撼。紧接着,粟裕说道:“种种迹象表明,这场迫在眉睫的决战态势已经形成,它迫使我们做出正确应对,因为这场战略大决战将会决定中国的命运。目前,我军在山东、中原地区有50万军队,已经具备与敌人决战的力量了。但是敌人数量仍然优于我军,达到80万之多,并不排除敌人还有继续增兵的可能。在此前提下,如果此时抽调华野主力10万人组成南进兵团渡江南下,将大大分散我军兵力,改变国共两军在中原地区的兵力对比,造成战局上的被动,对未来我军集中兵力作战十分不利。”

在粟裕讲话时,中央领导人个个神情严肃,边听边做记录,并不失时机地围绕怎样确定战略态势已经形成、决战是否必然在中原(淮海)地区爆发、我军有无必胜的把握、能够消灭多少敌人、刘邓大军目前的困难处境如何打破等问题,向粟裕进行了提问。粟裕从容应对,一一回答。但是会议的关键人物毛泽东却一直没有说话,只是全神贯注地倾听粟裕的阐述。他不时地一边用笔在纸上记着什么,一边不停地吸着烟。忽然,他站起身来说:“粟裕同志,你如何向我们证明,你的判断不会只是一种假设?”粟裕胸有成竹地回答说:“如果党中央能够给我们一段时间,具体说就是半年到8个月,我们将很快证明这场决战已经到来。”毛泽东若有所思地说:“6到8个月,可是以刘邓目前的情况,他们可等不起啊。”

粟裕回答说:“是!如果南进兵团渡江,我认为蒋介石并不会调动白崇禧主力南下,他只会集中南方的军队进行‘围剿’。这样,刘邓的处境反而会更糟。相反,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在中原作战,就会大大牵制白崇禧兵团,减轻刘邓的压力。”听到这里,毛泽东一边点头一边又点上一支烟,并站起身来走到地图跟前。他两眼凝视着眼前这副五彩斑斓的军用地图。忽然,他转过身来说道:“粟裕同志,如果你不敢渡江南下,挑不起这副担子,党中央可以考虑另外换人去!”此话一出,四座皆惊,会议室的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沉默了一会儿后,粟裕站了起来,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只要党中央决定派我去,我个人坚决服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毛泽东又点点头,随即坐了下来。这时,周恩来宣布暂时休会,等待书记处的最后决定。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