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中央书记处继续开会,讨论是否先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决战,然后再渡江南下的议题。会上,多数同志赞成粟裕暂不渡江南下,先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决战的建议。此时,毛泽东只是吸烟并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后,他才站起身来说:“让我再想一想,你们也再考虑考虑,这样明天大家都会有个明确意见。”
这一夜,毛泽东房间的灯光彻夜未熄。同时,秘书也接到了命令,没有重大情况不许打扰主席工作。第二天一早,当毛泽东走出房间时,显得十分平静。在会上,大家经过认真分析研讨后,一致同意粟裕的先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决战,然后再渡江南下的建议。最后,毛泽东表态说:“少数服从多数,这是党的最高原则,我这个中央主席也不能例外嘛。”
5月5日,毛泽东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中写道:“将战争引向长江以南,使江淮河汉之敌容易被我军逐一解决,正如去年秋季以后将战争引向江淮河汉,使山东、苏北、豫北、晋南、陕北地区之敌容易被我军解决一样,这是正确的坚定不移的方针。惟目前渡江尚有困难。目前粟裕兵团(一、四、六纵)的任务,尚不是立即渡江,而是开辟渡江道路,即在少则四个月多则八个月内,该兵团加上其他三个纵队在徐汴线南北地区,以歼灭第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为目标,完成准备渡江之任务。”这封电报标志着毛泽东的“三颗战略棋子”已经全部布下。
城南庄会议一结束,陈毅、粟裕立即联名给华野其他领导发了一份紧急电报,电文中写到:“任务有变,暂不渡江。”粟裕在离开城南庄之前,毛泽东又单独约他长谈了一次。两人一见面,毛泽东便开门见山地说:“粟裕同志,陈毅同志不回华野去了,今后华野由你来搞。”粟裕十分惊讶地说道:“主席,陈毅同志不能离开华野,华野也离不开陈毅同志。”粟裕说完,毛泽东将大手一挥说道:“中央已经决定了,陈毅和邓子恢到中原局工作,那里更需要他们。”听到此话,粟裕建议说:“是不是请陈毅同志继续兼任华野的司令员兼政委?”毛泽东想了想后说道:“那好吧,陈毅同志仍任华野的司令员兼政委,但中原工作很需要他,他必须马上就去。陈毅在华野的职务,就由你来代理吧。”
粟裕从城南庄回来后,立即按照第三颗战略棋子的部署,开始做战略决战的准备。仅仅半年之后,一场震惊中外的淮海大决战爆发。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指出:淮海战役为南线空前大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淮海战役以我军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告终。1949年4月20日,由粟裕、谭震林、刘伯承分别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渡江南下,最终胜利完成了第三颗战略棋子的目标任务。文 ·吴光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