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专家当年有多牛?竟然进中南海见毛泽东(2)

苏联专家当年有多牛?竟然进中南海见毛泽东(2)

核心提示:以下是阿尔希波夫的谈话记录: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期间,苏联同中国的关系恶化后,我的处境相当险恶。赫鲁晓夫在同毛泽东会谈中,很快就澄清了关于苏联潜艇进入中国港湾的问题。

与此相反,毛泽东则显得冷静,不动声色。毛泽东重复了他在1957年莫斯科会议上论述的关于核武器是纸老虎,如果帝国主义发动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新的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将被彻底打倒。

对此,赫鲁晓夫反应非常激烈。他说:你怎么能这么轻松地作这样的假定呢!我们在战争中牺牲了2000万人,我们懂得这意味着什么。你不了解什么是核武器,而我了解,我看到了核武器的实际应用。毛泽东回答说:核武器是个纸老虎。总之,双方围绕和平共处问题的谈话进行得非常尖锐、紧张,双方没有取得共识。

第四,关于中国制造原子弹问题。从原则上来说,这个问题成了造成苏中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1955年,双方签订了关于苏联协助中国制造原子反应堆以用于和平目的(发电)的协议。这项协议在很短时期内就实现了。

中国建起了一座试验性工业核反应堆和相应的研究所,该研究所安装了当时最现代化的苏联设备,有最优秀的苏联专家在那里工作,并将有关的科技资料与技术文献交给了中方。中国付清了建设研究所的一切款项。1957年,中国提出要求苏联提供生产原子弹所需物质的技术。经过多次会谈,苏方终于让步了,在中国开始建设加工铀矿石的工厂。

1958年,正当此项工程业已铺开的关头,建厂工作被停止了,设备供应也停止下来。参加项目的苏联专家无事可做。甚至连中方已付清货款的设备也不供应了。问题在于,恰恰在这个时候,苏联政府提出了禁止生产和试验核武器的倡议。苏方请中国支持这个倡议,然而中国一直未予答复。1959年,用于核项目的设备供货完全中断了。

在此以后,中国专家利用苏方的图纸与设备继续自己研制原子弹。中国人很快就建立起以钱学森为首的科研所,从各高等院校最有才华的青年中挑选出成千名各行业的专家到该所工作。钱学森访问过苏联,讲过学,听过他讲座的苏联专家反映,他的专业水平非常高。苏联专家从他那里学到不少知识。在钱学森和其他中国专家的努力下,中国的核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到60年代中期就生产出核武器。

总之,原子弹事件对于双边关系产生了极其令人痛心的消极影响。可以说,正是从此开始,中国人失去了对苏联的信任。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