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网络民主的发展图景

西方网络民主的发展图景

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政治过程,网络民主作为改善和增进政治机构回应性和责任性以及增进公民在政治进程中参与的新兴手段,引起了西方众多学者、政治家和网民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将极大地改变民主政治的面貌,人类将实现自雅典时代以来的直接民主的理想。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互联网只是一种技术,其给民主带来的不过是运作过程的变化,况且网络民主本身也具有众多的负面效应。直至当下,国外对网络民主的理论探讨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愿景。

一、网络对推动政府民主变革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降低,西方政府遭遇信任危机。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民主化浪潮,西方国家不断深化民主制度,增强公民参与,以矫正代议制民主的危机。西方理论家为此提出要增强公民的直接参与。如:美国学者本杰明·巴伯提出“强势民主”理论,他批评了代议制民主中公民参与的不断弱化,指出民主不应局限在国家民主如选举国家领导人、选举代表的层次上,而要全面强化公民对政治的直接参与,发展“强势民主”。[1]可见,西方民主政治未来的挑战是如何创立一种机制来接受更多的大众参与到决策中来,尤其是那些选举出的政府机构,要在这一任务中担任领导者的角色,引导大众参与到讨论和民主进程中来,而网络技术可以改变和增强民主的广度。

1.网络推动民主变革,促进民主参与

对于公众的民主参与来说,政府的信息公开是首要条件和基础。在西方学者看来,因特网为发展电子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能强化政府责任,提升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电子政府的发展将会推进信息公开,促进公民对政府治理的参与,强化政府与公民的沟通与互动,带来公共行政的民主变革。互联网承载巨大的信息量,进行交互式传播,能够适应现代政府管理的需要和信息公开的要求。法国学者亨特·佩瑞特(HenryH.Perritt)指出,信息的自由是一个责任政府本质特征之一。他认为,公众在息。随着网络技术的到来,信息的自由已经获得更为深远的含义,产生了“几乎通过点击一下鼠标就能获得整个库存的公共信息”的方式。[2]同样,网络传播的多媒体与互动性,架构了大众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渠道和纽带,给大众参与政治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而且一定程度上改变政府权力垄断的本质,增强政府的责任感和回应性。不少西方学者指出,互联网在政府治理中的运用,能增强政府的公开性(Openness)和可达到性(Accessibility),鼓励和帮助公众、志愿组织和企业通过信息与通讯技术参与政府管理。[3]“信息技术在提高民主治理方面的主要优点便是促进参与式政策分析,使公民更好地了解政策过程并得到教育,进而主动参与。”[4]这一进程使得政府的统治更具有回应性和责任性。

2.网络传播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

在网络传播中,“意见领袖”不仅体现为微观上网络社群中核心人物的引领性作用,而且还体现在宏观上网络平台的导向性价值,展现了网络的“意见领袖”和群体感染的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甚至还影响到了网络以外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介入和跟进,这对政府决策产生较大影响。约瑟夫·S·奈指出,信息的分散传播意味着“权力的更多分配,权力网络趋向于削弱传统政府当局的垄断”,“在线沟通通过为公民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沟通工具而拥有巨大的改变政府体制的潜力”。[6]因而在某种程度上,网络的传播速度限制了政府的议程;政府必须对重大事件快速回应,增强回应性。在线大众通过网络不断表达自己的见解,特别是众多网民参与到对某一问题的讨论之中,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许多团体也通过积极的在线活动企图影响政府的决策。最终,互联网发展之下的电子政府将部分实现快捷的行政模式,即管理者作为咨询或者建议者的角色而存在,公民则本质上进行政策或者问题的协商,并通过由第三方而不是由行政部门主导的简易化的程序达成协议。[7]

本文关键词: 方金友 西方网络民主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