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网络对推进广泛民主的效应
代议制产生于西方政治发展过程中,是现代国家普遍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而直接民主是人类生产力不够发达、交往形式和手段极其有限的条件下产生的,只在有限的地理区域内存在。当前互联网技术克服了公民参与的沟通手段和地理的障碍,为较大规模的直接民主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条件。
1.网络创造了民主直接表达的渠道
1998年,麦特·德拉吉(Mattdrudge)主持个人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以“每个公民都可以成为记者”的理念,掀开了全球网络“博客”的风潮,开创了个人言论自由表达的新渠道。不少西方学者认为,发展网络民主能修补代议制民主的缺陷。如美国学者怀特指出:在信息时代,网络民主的支持者相信网络技术将使直接民主变得可能。[8]英国有些学者也认为:代议民主制的弊端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来弥补,通过网络大众能直接接触其代表,将给一些组织、媒体、特殊利益群体等造成压力。[9]当代西方国家,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基于自身利益诉求,对大众意志的曲解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网络传播就成为民主直接表达的渠道,也正是大众寻求网络虚拟化的直接民意表达,传统媒介对民意的曲解才有所减少。不仅如此,在现代庞大和复杂的社会里,网络技术使得人们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更加便利,并使成本大幅度降低。将网络技术应用于代议制,能造就信息富有的大众,可弥补代议制民主中大众信息匮乏的危机。[10]约翰·奈斯比特指出:虽然我们仍然认为我们生活在工业社会里,但是事实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我们发现,“在立即可分享信息的时代,代议民主制已过时,参与式民主变得重要。”作为参与制民主的一种形式,网络民主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草根性”,能充分体现公民民主参与的广泛性和便利性。“计算机中介通讯模式可能促使草根民主的形成,并为其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它能把普通的人、反对党甚至持不同政见的群体都纳入到民主的参与进程,并且有可能对有瑕疵的民主政府进行修补。”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是要加强统治者、政治家和官僚的权力与地位,而是扩大和增强公民的声音,加速草根公众舆论和公众意见的形成,扩大普通民众参与。
2.网络也可成为加强统治的手段
随着对互联网研究的深入,西方学者对互联网的本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哈贝马斯指出:“科学技术的合理性本身也就是控制的合理性,即统治的合理性。”为此,有些学者指出:网络等技术权力也可能被专制统治的力量所把持,因为“网络技术从来就不是一种中立力量,亦能成为集权统治的工具。”如果网络成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网络民主的发展就不会导致更广泛的民主。正如马克·斯劳卡(MarkSlouka)所说,“数字革命在它的深层核心,是与权力相关的”,那些垄断传统媒体的大公司和政治集团,凭借资金、技术、专业人员和信息内容等垄断实力,轻而易举地嵌入到网络媒体,对网络民主进行控制。在美国,互联网最初就是由政府建立,以后也是在政府的支持倡导下,逐步推广到大众。当前西方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也在千方百计地控制网络传播。“网络技术使得职业政治家更易直接通往特定的目标选民群体,逐步将草根活动家和地方党员边缘化。”另外,网络过度商业化也逐渐侵蚀了民主的基础与原则,政治民主权力在西方信息社会的背景下,将会演变为一项特权、一件商品。由此可见,网络在民主政治中的应用,肯定要受到西方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仅靠网络传播是无法对民主政治进程产生根本性变革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