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费新规出台:如何避免“瞒天过海”

会议费新规出台:如何避免“瞒天过海”

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已经出台,接下来就该认真落实。一方面,相关机关应该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认真检视本单位、本部门的会议情况,该砍的砍,该合并的合并,该缩短时间的缩短时间,把腾出来的时间用到下基层和为民服务上,把剩下来的公共财政资金用到民生上。另一方面,各地各部门也应参照中央的会议费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议费管理细则,从严掌握,强化管理,真正把这部分支出降下来,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当然,最关键的还在于严肃问责。

近日,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会议费管理,节约会议经费开支。《办法》规定,各单位严禁借会议名义组织会餐或安排宴请,严禁套取会议费设立“小金库”,严禁在会议费中列支公务接待费。(9月23日中国新闻网)

管住会议费,从制度上倒逼改会风

时下,在政府机关部门的公务支出中,会议费已经成了“三公经费”之外的一项大宗花费。种种迹象表明,很多奢靡消费都是假借会议支出的名义开列的。经过会议费的“夹带”,大笔公共财政经费就这样被白白消耗掉了。严查会议经费,不仅是加强和规范政府财政管理的正当程序,也是转变作风、改革会风的必由之路。

一般民众只能感觉到很多政府部门的“会多”,至于具体多到什么程度,难知其详。据《京华时报》6月28日报道,今年6月,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时披露,一些部门在计划外召开会议,有的超标准、超范围支出会议费。其中,审计的45个中央部门本级2012年共举办会议8698个,包括三类及以上会议2036个、其他论证和评审等会议6662个,实际支出6.98亿元。

这6.98亿元的会议支出,远远超出当年“三公”支出比预算减少的5.59亿元。也就是说,好不容易降下来的“三公”支出,又在高高翘起的会议费支出中花出去了。若再不加以控制,一方面,持续走高的会议费还将继续吃掉宝贵的公共财政;另一方面,因为“三公经费”被严控,相关的支出也会隐蔽地转向会议费。事实上,在上述审计署公布的数据中,已经发现,抽查的5.33亿元会议费中,超标准列支3954.61万元,转嫁其他单位或挤占其他支出4036.5万元。

会议过多过滥,不仅占用巨额公共财政资金,造成不必要的财政浪费,还会助长政府官员浮躁粗疏、高高在上的为政之风。开展工作,习惯于会议来、会议去,安排布置下去就算完成,汇报上来就算有成绩,长此以往,当然会滋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毛病。无实事求是之心,有哗众取宠之意,凌下媚上,莫此为甚。

这些年来,很多地方为什么热衷于兴建楼堂馆所?说好听些是为了招商引资,不客气地说,很多奢华设施与招商无关,也与民众无关,不过是为了满足政府官员自身的享乐需求罢了。有必要的会议要开,没必要的会议也要开,只为“放松放松”。于是,很多政府定点宾馆,几乎就成了官员们休闲娱乐的乐园。凡此种种,与中央践行群众路线、转变作风的要求背道而驰。

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已经出台,接下来就该认真落实。一方面,相关机关应该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认真检视本单位、本部门的会议情况,该砍的砍,该合并的合并,该缩短时间的缩短时间,把腾出来的时间用到下基层和为民服务上,把剩下来的公共财政资金用到民生上。

另一方面,各地各部门也应参照中央的会议费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议费管理细则,从严掌握,强化管理,真正把这部分支出降下来,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当然,最关键的还在于严肃问责。现行管理办法禁止性规定仍不够明确,应明确对违反规定办会的行为进行处罚和责任追究的制度。除了审计之外,也要进行社会监督,鼓励民众举报。唯有管住了会议费才能真正改革会风。(新华每日电讯 胡印斌)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