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解决管理层级过多、运转效率不高等问题。把国有企业真正推向市场,根据行业的经济技术特征,对目前垄断经营比较突出的石油、电力、电信、民航、铁路、银行、矿产资源等行业,分门别类进行市场准入改革。国有资本要重点转向公共领域,真正落实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七,构建支撑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体制机制。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资源要素驱动型”发展模式已到尽头,但无论是两个“翻一番”、城镇化还是美丽中国,都必须解决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资源需求保障问题。
要统筹好能源、矿产、水、土地等战略性资源要素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把经济增长建立在资源可接续、生态可承载的基础上,实现资源要素的合理开发利用。要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治国理政的优先地位,力争在新一轮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的国际竞争中,走出一条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道路。
为此,应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资源环境产权制度、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资源要素市场体系,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考评机制,深化资源环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生态环保技术创新机制。
第八,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结构,确定合适的保障水平,着眼长远战略,进行系统设计,构建公平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模式;完善资金筹集机制,建立社保资金保值增值机制,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构建充足、稳健、持续的投入机制;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逐步实现法制化管理,进一步改革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转变和加强社会保障监管制度,建立健全规范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作用。
第九,完善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和健全社会体制,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建立社会自我完善、自我治理、自我发展的社会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政社分开,合理确定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职能界限,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十,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真正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彻底解决科研与经济“两张皮”问题,激发全社会创新激情和动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抓紧研究制定新一轮国家创新战略,破除科研、教育领域的行政化痼疾,在整合创新资源基础上改善创新管理体系——大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第十一,深化对外开放体制改革。加快完善适应国际经济新特点新趋势的体制机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提高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竞争力。加快推进“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与主要贸易国和地区开展自由贸易区谈判,争取中国在国际贸易(行情 专区)中的更大权益,进一步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做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
为顺利完成上述改革,还要有一个重要的组织保障,需建立一个跨部门、超行政任期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高层级、权威性顶层设计机构,以及相应的、国家级主导改革的协调机构和智力支撑体系。
当前,尽快建立中央层面、超脱部门利益、跨行政任期的改革顶层设计机构,是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的改革处于重要历史机遇期的必然要求,是改革进入重大利益关系协调的关键时期的必然要求,是新阶段继续推动全面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是为未来30年“建章立制”的必然要求。顶层设计及其机构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和思路的层面,需要变成实实在在的、具体可操作的措施。
从组织上看,可以考虑做实现有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增加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汇集国内各方面高素质的顶尖专业人才,中央给予充分授权,使之具有权威性、超脱性,成为受党中央直接领导、独立于行政部门的专门机构,成为类似于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或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那样的最高层级改革顶层设计机构。
这一顶层设计机构的主要任务或职责有三个方面:
第一,这一机构专司负责或组织对国家经济、社会、外交、文化、生态等领域有关重大战略和重大决策,进行全局性、长远性、跨部门的统筹设计;
第二,这一机构需统筹协调全局利益和部门利益、中央利益和地方利益、政府任期政绩要求和国家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将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和政府任期政绩考核纳入国家长远发展和全局战略中进行考量;
第三,这一机构应通过购买民间智库的各类研究成果来获得长期稳定高水平的智力支持。独立性、多层次、多类型民间智库与中央层面改革顶层设计机构互为补充、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