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干部自身发展“良性循环圈”(2)

构建干部自身发展“良性循环圈”(2)

精神:干部自身发展成长的核心

实干奉献的精神。干部要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工作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到重实际、说实话、求实效,养成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良好习惯,形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敢为人先的良好风格,以更大勇气、更大气魄、更高起点、更高标准创造一流业绩。

责任担当的精神。第一,讲责任担当,要体现在政治品质上。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坚决服从和认真落实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提高执行力。第二,讲责任担当,要体现在思想认识上。这是对待工作态度的问题,各部门有分工,但必定存在相互交叉,不可能有一条清晰的界限,相互之间的配合十分重要。干部必须坚定“以我为主,用我必胜”的信念,主动有为,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第三,讲责任担当,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准确掌握人、地、物、事等各种底数。

攻坚致胜的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困难和挑战,拼搏是我们攻坚克难的思想保障。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发展水平和成效,往往取决于干部的精神状态。在激烈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比投资、比项目,更要比精神状态;不仅要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硬实力,更要打造精神方面的软实力。实干就是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确定下来的事情,就要心无旁骛、贯彻落实;部署的工作,要督促检查、一抓到底。责任面前不推卸,困难面前不退缩,成绩面前不自满,舍得为发展脱层皮,为百姓下苦功,为工作多流汗,干部要以个人幸福指数的下降换取地区发展成就感的提升。

勤奋创新的精神。第一,要善于思考,找准创新的突破口。在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创新中,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要敢于决断,迅速将创新的思路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要实现“别人想不到的,你想到了;别人想到了,你已经做到了;别人做到了,你已经做好了”。特别是在具体工作中,不要任何事都一味地等领导表态、等领导拍板。只要是有利于工作开展的、有利于发展的,都要大胆尝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三,要善于借鉴,形成独有的工作特色。借助“外脑”与“外力”是一种智慧,关键在于能否形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把好的、行之有效、创新的做法固化,形成机制,努力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等方面的能力,更好地带领党员干部群众解决矛盾、攻克难题、促进发展。

忧患进取的精神。没有忧患意识就是最大的忧患,没有进取精神就是最大的倒退。居安思危启人奋起。增强忧患意识,发扬进取精神,这是提高执政能力、促进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对党员、对干部的基本要求。清代郑板桥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增强对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关爱意识、帮扶意识,把是否真心诚意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检验领导干部素质、作风的一条重要标准。要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帮民之所困,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真正做到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