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利己主义破坏国际秩序

财富利己主义破坏国际秩序

liuhg130730_b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经济伦理学、政治伦理学和西方伦理学,著有《生态经济伦理研究》等5部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60余篇学术文章。

在当今世界,一些国家奉行财富利己主义的伦理原则,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掠夺和占有其他国家的物质财富,对国际社会应有的正常秩序造成了巨大破坏。

财富伦理问题不仅是某一个国家或社会可能遭遇的问题,而且可能在国际层面发生。一个国家是否应该觊觎另外一个国家的物质财富(如自然资源)?一个国家是否可以为了占有另外一个国家的物质财富而对后者发动侵略战争?当我们把诸如此类的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就是在国际层面追问和思索财富伦理问题。

从法理上说,世界物质财富在国与国之间的分配是清晰的,因为国家主权的确立使每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都具有支配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物质财富的合法权利。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由于国家有强弱之分,物质财富在不同国家的分布并不均衡,不同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对物质财富的需求量也不尽相同,因而一个国家觊觎另外一个国家物质财富的事情时有发生,有些国家甚至为了掠夺和占有其他国家的物质财富而不惜对后者发动侵略战争。日本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入侵亚洲各国,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掠夺这些国家的丰富物质财富(主要是自然资源)。上个世纪末期以来,美国、英国等国家打着推翻暴政、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维护人权等旗号发动了一系列局部战争(如伊拉克战争),其实际目的是为了掠夺和占有这些国家的物质财富。在当今世界,一些国家奉行财富利己主义的伦理原则,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掠夺和占有其他国家的物质财富,对国际社会应有的正常秩序造成了巨大破坏。

财富利己主义是导致当今国际矛盾不断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近些年所出现的领海争端就与日本、菲律宾、越南等邻国图谋掠夺和占有我国海洋资源的财富利己主义行径有关。这些邻国觊觎我国的丰富海洋资源,特别是觊觎我国东海、南海海域蕴藏的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并寻找各种借口蚕食我国海洋权益。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保护主权范围内的自然资源,我国与这些国家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

世界是由许多国家和许多民族组成的一个国际社会,它的正常运转不仅需要世界各国深刻认识和充分尊重各自的差异性,更需要借助于国际法、国际伦理等手段有效协调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国际伦理中,以财富伦理反对和抵制财富利己主义是必要的。对那些信奉财富利己主义信条的国家和民族进行伦理批判,不仅能够揭露它们图谋掠夺和占有他国物质财富的邪恶目的,而且能够暴露它们破坏国际秩序的不合道德性的行径。

今天的世界,还有很多因素在加剧着财富利己主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资源短缺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对的一个现实难题,这一难题对物质财富的国际分配有着深刻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有些国家的做法是诉诸财富利己主义信条,并重蹈以侵略战争掠夺和占有他国物质财富的覆辙。

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的事实正在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当今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天的国际社会已经变成一个“大同世界”。事实上,经济全球化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更不可能从根本上消解来自不同文化共同体的人在道德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不可能彻底消除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世界各国唯有走包容性发展的道路才能和平共处和同生共荣。

包容性发展与财富利己主义是格格不入的。一个国家不能为了一己之私置国际法于不顾,不能为了一己之私不尊重其他国的主权,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贪图和掠夺其他国家的物质财富,不能为了一己之私无所顾忌地破坏国际秩序。两次世界大战留给世界各国的教训是惨痛的,它们演绎了人类自相残杀的空前悲剧,几乎将整个人类拖入毁灭的深渊。特别是在那些充当战场的欧洲国家,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悲剧体验更是无比深刻,它们甚至催生了以强调人类生存的荒谬性为主题的存在主义哲学。

包容性发展模式是一种包含深刻伦理意蕴的发展模式。它是一种民主的发展模式,因为它要求一个国家在谋求本国发展空间的同时应该充分尊重其他国家的发展权利;它是一种包容共存的发展模式,因为它强调一个国家寻求自强的过程不应该以否定和排斥其他国家的发展为前提;它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因为它主张一个国家的繁荣应该有利于整个世界的繁荣;它是一种公正合理的发展模式,因为它注重在国际层面维护分配正义,要求世界物质财富在国与国之间的分配充分体现公正性。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