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健康证”
新建91项制度,立足长效,建章立制
治好了病,领到“健康证”才作数。根治“四风”病症,不是一个“疗程”足已。深圳强调结合特区立法权优势,建章立制,强化根治“四风”的制度保障。
从今年8月开始,到12月结束,深圳各部门全面梳理、深入查找在行政审批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能放则放、能合则合、能优则优”,力求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阶段形成一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
比如,市发改委提出“两个转变”,即从微观事务管理向研究谋划重大问题转变,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下放审批权限,精简审批手续,推行属地管理、网上备案,形成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体制;市文体旅游局行政审批由41项调整为21项,减幅达48.8%;市住建局下放审批事项3项、转变管理方式2项、转移管理职能5项,100%落实“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及“限期办结制”。
“以前要打印药品及费用清单,需要跑到另外一栋楼的计算机科,经常会跑错地方,现在统一把这个项目放到便民服务中心,少了很多麻烦。”在市人民医院看病的罗先生表示。这一变化就得益于《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直属医院门诊便民服务中心设置规范》的实施。目前,全市11家直属医院完成了“门诊便民服务中心”的设置工作,为病人减轻了负担。
这只是深圳建章立制的一个缩影。教育实践活动中,《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制度》、《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管理规定》等91项新制度,在深圳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这些制度的出台,不仅解决了群众反映的问题,还及时将活动中形成的好经验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
为推动“四风”问题的解决,下一步,深圳还将出台一批见实效、管长远的制度规范。比如,《定期下基层调研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工作制度》、《深圳经济特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治理警车、粤0牌车、武警牌车长效机制”等;同时,还将修订《深圳市计划生育证明管理规定》,完善《深圳市台风暴雨预警信息发布若干规定》、《关于加强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既有制度。
抓作风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市委常委会强调:“作为全市的领导机关,市委常委会将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凡是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做到的,市委常委会将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全市党员干部不做的,市委常委班子绝对不做,努力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带头转变作风,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作出表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